大家好。本期小史君给大家推荐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 4 版)。这本书是由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到如今,它依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一起来看看吧!
主编简介
王力,字了一,出生于 1900 年,逝世于 1986 年,是广西博白人。他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一级教授,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委员。早年他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其导师有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之后他前往法国留学,并获得了巴黎大学的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他著有《汉语诗律学》,还著有《汉语史稿》,也著有《中国语言学史》,同时著有《同源字典》等四十余部著作。他主编了《古代汉语》等。
作品简介
书名:《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主编:王力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目录节选
《大学入门丛书》编辑旨意
第一章 天文
第二章 历法
第三章 乐律
第四章 地理
第五章 职官
第六章 科举
第七章 姓名
第八章 礼俗
……
精彩书评
看过序文之后,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部“名教”作品。此书的题材分类细致且清晰,考据部分详实,同时裁剪得也很得当,不会让人觉得冗长。而且文字密度很大,几乎不可能狂飙猛进地通读。其中基于文物产生的注释与考据,派头十足,非常敢说,有些话说得既不留情面又酣畅淋漓,十分妙趣横生。
看到二十八星宿那怪异的名字,听到隔世遗魂微弱的诉说,一个未曾涉足的世界在心中逐渐苏醒。我感受到了温暖,一页页书被翻过,字里行间的祖先们渐渐有了模样和声音,他们平实地讲述着自己的生活,讲述着我的真实身世,那种埋藏多年的儿时记忆涌上心头,急切地想要了解更多真相,又为这真相的无法挽回而感到痛心。
他们过着富有诗意的生活。四时的风物有各种不同的名目,这些名目透露出先民的遐想。有的风物壮丽奇诡,有的则雅致可人。就连人们的姓名字号都蕴含着种种从容不迫的美好。当一个古老而优美的词汇映入眼帘时,心中就会涌起猎奇的快感,仿佛知晓了看似深藏不露的沧桑大叔实际上有着惊人的过往。王力先生的行文很朴实且平静,他不紧不慢地罗列着久远过去的点滴常识,这些常识竟带有一点证言的意味,仿佛在证实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奇观,意外地给人一种逼人的尊严感。
古人生活的日常竟能以陌生的美感让我感到惊讶,这很可笑;时光流转得太快,总是把人间匆匆改换,这很可叹。
知道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对你有何作用呢?其中一点最为简单,那就是能够提高民族自信,让你不再人云亦云!当喷子们胡乱喷吐时,至少你不会随之而上丢丑,至少你会知晓,文化的真实模样是怎样的,并且你也会懂得该如何客观地看待问题。
我认为,仅这一点,王力老先生的心就足以让我们所有人钦佩。他是在西学东渐且全民都仰慕西方的时期,竭力推出这样一本书,意在为所有中国人扫盲并树立自信。这本书非常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购买了这本书的人,不要辜负它的价值。
十个小知识
北斗星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这四颗星组成斗身,在古代被称作魁;而玉衡、开阳、摇光这三颗星组成斗柄,在古代被叫做杓。
紫薇的意思是皇宫;太微的意思是政府;天市的意思是集贸市场。
用“岁”来表示从今年的某一个节气到明年同一节气之间的这一段时长,让它与“年”有所分工,“年”则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明年的正月初一之间的这一段时长。
气候温暖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政权会与中原农耕世界和平共处。一旦气候变冷,游牧民族的放牧业就会出现障碍,他们为了不被饿死,就必须往南迁移,与中原政权争夺南方的草场,于是战乱也就随之而来。在中国历史上,有记录的第一次大规模变冷出现在西周,在青铜器铭文中可以随处看到“中国”与夷狄戎羌猃狁交战的记录。第二个寒冷期对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要低 2 到 4 度。当时出现的是“五胡乱华”之后的十六国割据的局面。第三个寒冷期发生在宋元时期之间。
清人要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需先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被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后就成为生员,也叫庠生,俗称秀才。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个级别。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因为是在秋季,所以也被称为秋闱。乡试考中后就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故而会试又被称为礼闱、春闱。会试取中之后就被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叫做会元。殿试是由皇帝来主持的考试,考试内容是策问,考中之后就被称为进士。
不少古姓,像姜、姬、姚、嬴、姒等,都带有女旁。这表明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在贵族当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氏是用来明确贵贱的,而姓是用来区别婚姻的。
7.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
古人用稷来代表谷神,稷与社神合在一起被称为社稷,并且把社稷当作国家的代称。
皇帝在四季分别穿着夹袍、纱袍、棉袍、裘袍。清代只有皇帝和皇后穿的是龙袍,皇太子穿的则是蟒袍。一般来说,龙和蟒的区别在于龙有“五爪”,而蟒有“四爪”。并且,只有皇帝皇后的龙袍是明黄色的,皇太子的蟒袍只能用杏黄色,皇子的蟒袍只能是金黄色,亲王、世子、郡王的蟒袍只能用蓝色或石青色。
唐以前的人坐在席或矮床上。他们写字时,左手执卷或筒状的纸,右手执笔。由于这种写字姿态与今日完全不同,所以唐和唐以前的毛笔写字的笔法也与今日迥异。这种后世让大多数人悬隔不知的笔法就是“转笔”,即字的每个笔划在书写时都需要不断搓捻转动笔杆。
没有人能够决定自己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然而,那些在身体上逐渐积累起来的感觉,却决定了在你能够站起来的那个时刻,你将会呈现出怎样的站姿。小史君与你一同努力!
排版:索朗卓嘎
审核: 马若冰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34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大众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书及主编王力生平简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我感到温暖,一页页书翻过,字里行间的祖先们慢慢有了音容笑貌,平实地讲述着他们的生活,讲述我真实的身世,有种埋藏多年的儿时记忆涌上心头的感觉,急迫的想要了解更多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