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蔡华伟
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出版界开始投入到相关图书的出版工作。在普及防震、救护、心理援助等知识方面,以及在宣传英模事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等方面,都推出了大量优质图书。3 年的时间里,对相关选题的关注始终没有间断,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的数据显示,今年 1 月 1 日到 4 月 30 日期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抗震题材图书约有 150 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总结救灾重建的成功经验
对“汶川抗震救灾”进行全面回顾的图书不在少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历程:从悲壮走向豪迈——中国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纪实》,还有《三年立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重生全纪录》以及“汶川特大地震书系”等书籍,都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四川等受灾省份在遭遇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定领导之下,在全国人民全力以赴的支援之下,始终坚持科学重建从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全记录》,被分成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感恩奋进”这三部分。其中收录了 200 余幅极为珍贵的图片,并且还配有精要的文字以及详实的数据。这部记录讲述了汶川地震三年间那些最值得记忆和书写的历史场景,弘扬了中国人民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奏响了感恩奋进的时代乐章。
汶川曾是那场自然巨灾的聚焦点和缩影,其灾后重建的成就能够成为灾区重建这项浩大工程的代表。众多出版社都将目光聚焦于“汶川模式”的回顾与总结。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5·12”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汶川模式研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崛起:四主一辅——五方合作重建的汶川模式》,这两本书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汶川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模式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从中提炼出了能够被多数人所分享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为今后面对巨大灾害时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反映对口援建的成就与艰辛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 3 年期间,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得以极好地诠释与践行。随着援建项目陆续竣工,反映援建成就、经验以及援建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图书纷纷密集出版。例如山东大学出版社的《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事记》,还有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援建!援建!》《汶川大地震·浙江援建青川纪实》以及方志出版社的《杭州市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和青川灾后恢复重建志》等,将相关省市的援建历程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四川文艺出版社身处震区,满怀深情推出了《国家行动——十八省市援蜀记》;四川人民出版社身处震区,满怀深情推出了“感恩系列丛书”。其中有《北京·什邡——北京大道通什邡》,还有《黑龙江·剑阁——剑门关下铁人情》,以及《广东·汶川——美好新汶川》,再有《安徽·松潘——皖川丰碑》,另外还有《福建·彭州——八闽铸金彭》等。这些作品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北京、黑龙江、广东、安徽、福建等省市对口支援灾区重建工作的各个方面,既展现了援建工作的艰辛与无私,又表达了灾区人民的感恩之情。
心理重建类图书独树一帜
灾区“教育重建”是出版人重点关注的选题。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教育重建研究》,将教育生态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同时辅以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从学校秩序恢复与教学重建这个方面,对汶川灾区教育系统重建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从灾后师生心理重建这个方面,对汶川灾区教育系统重建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从灾后师资队伍重建这个方面,对汶川灾区教育系统重建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从灾后教育重建中的制度安排这个方面,对汶川灾区教育系统重建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灾区教育重建研究系列丛书,该丛书全面地对灾区“教育重建”的成就与经验进行了总结和阐述。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7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汶川地震3周年:中国出版界推出近150种抗震题材图书回顾与总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日起,中国出版界就投入到相关图书的出版之中:围绕普及防震、救护、心理援助等知识以及宣传英模事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等方面,推出了大量优质图书。3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