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徒步是一项能够锻炼身体且增强体质的运动项目。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户外徒步的常识技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定要依据自己的速度前行:不要逞强而一味埋头猛走,因为这样会大量耗费体力,其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倘若和许多人一同徒步,那么最好找到一个速度与自己相近的同伴一起前行。
科学衡量自身体能:头几次外出徒步,最好坚持行走若干小时,而非计划一定要走多远。经过这样几次摸底,对自身能力有所知晓后,再适当提升徒步穿越的强度。
不要只专注于低头前行,从而错过了身旁的景致:在户外进行徒步活动,强身健体只是其中的一个目标,不要为了某些所谓“自虐”的目标而疯狂暴走,高强度的体力消耗,有时会得到的比失去的还少。要记住,在户外徒步时,最为合适的速度是能够让自己持续行走一整天的速度。
学会休息的步法:每个人走路都有自己的办法。在徒步时,要用自己感觉舒适的方法走路,这样能使体力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徒步时需“多吃多喝”:多吃多喝并非暴饮暴食,若吃得过多,或许连路都难以行走。这里的多吃多喝指的是吃喝的频率,徒步过程中,人体热量损耗较大,为补充体力,需及时补充水和食物。在攀爬大坡之前可适当多喝些水。倘若天气炎热且流汗较多,可在饮用水中适当添加些盐。
在徒步时要注意以科学的方式休息。通常每行走 50 分钟就需要休息 10 分钟。并且不同的人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来对休息时间进行衡量,可增加或减少。
登山杖
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在户外活动中,恰当地运用装备,有时会取得加倍的成效。对于户外爱好者而言,在徒步过程中倘若能够拥有两根登山杖相伴,会给他们带来许多便利。
最好有两根专业登山杖,它们能够自由伸缩,携带起来很方便,还具备防震功能。倘若没有这样的登山杖,那么当然也可以就地选取树枝、木棍来代替。
当你在山路上前进时,若山路凹凸不平,登山杖能起到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还能避免摔倒或磕磕绊绊的情况发生。
过河时,登山杖能让你的身体多一个支点。它有利于在湍急且湿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上坡时,登山杖能够助力你的脚。下坡时,登山杖可以帮助减少膝部的震动,进而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走在有灌木丛的山路上时或许会遇到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登山杖在前面进行探路,其作用是打草惊蛇。
虽然不属于丐帮,然而一旦拥有了登山杖,就如同拥有了一根打狗棒一般。在经过村庄和山寨的时候,你能够用它来应对野狗。
休息时能够借助登山杖将地席支起,以此形成一个简易的遮阳棚,从而遮挡太阳。
冬天时,当经过有雪的低矮树木,能够用登山杖把树枝上的雪打落。如此一来,雪就不会落到身上了。
有的登山杖能够当作照相机的独角架来使用。在进行徒步的时候,如果您有摄影的爱好,那么这种登山杖是一个挺好的选择。
知道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安全第一是户外轻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不小心迷路可不是小事。为避免迷路,除了跟随经验丰富的领队、向导活动外,每个参与者徒步时还需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与方向。若队伍中有很多这样细心的“识途老马”,一旦迷路,一般也能回到来时的路上。
前进时要随时留意经过的明显自然标志,像河、湖、岩壁以及形状有特点的山头等。如此一来,一旦迷路,就能依据这些明显标识找到回来的路。
我们徒步的地区,很多都有当地人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小路的大小或者是否有经常走动的痕迹来进行判断。如果你的徒步路线曾经是热点路线,那么你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爱好者留下的路标。
如果没有携带指南针,在有太阳的情况下,结合时间,能够通过观察自己的影子,从而知晓自己大概的前进方向。
徒步时,最好携带一只手表。这样能对时间有清晰的认知,知晓自己还需走多少路程。
每个地区太阳下山的时间存在一定规律。能够向当地人询问当地太阳落山的时间,依据这个时间及时去寻找营地或者准备休息,在徒步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走夜路。
户外出行时,安全是最为常被提及的话题。无论怎样去强调它,都不会觉得过分。接下来,我们来逐一盘点,在户外遇到危险时该如何进行自救。
毒虫毒蛇咬伤
春夏之季进行野外徒步或露营时,最容易发生被毒虫毒蛇咬伤的事件。很多人由于缺少急救知识,在第一时间未采取紧急措施,从而导致被咬部位被截肢,甚至出现死亡的情况。
那么被咬后应该如何处理?
被咬后千万不能惊慌失措的奔跑,这样也会加快毒素的蔓延速度。
第一步要先进行拔毒操作。无论是何种毒蛇,在刚刚被咬后的几分钟内,其毒素的扩散速度是比较缓慢的。尤其在前一分钟这个时间段,这一分钟对于保住生命而言是最为关键的。拔毒的方式有很多种,然而忌讳用嘴去吸,因为这样做会引发二次中毒。
第一个拔毒的方法比较适合手指被咬伤的情况。要立刻挤压伤口,这样能让毒液顺着血液排到体外。
第二种拔毒的方式是直接用矿泉水或纯净水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体内所含毒素的浓度,并且这也是接下来能否保住性命的重要前提。
第二步,在伤口距离心脏大概三四公分的地方,使用绳子、毛巾、手帕或者撕下的布条等物品进行捆绑。捆绑的力度不要过紧,要注意每 15 分钟解开 2 到 3 分钟。如果不这样做,肢体有可能会坏死,然后按照这样的方式循环。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尽量减缓毒素向心脏扩散的速度。一旦毒素通过血液到达心脏,就会迅速遍及全身,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捆绑位置图)
第三步,对毒蛇进行拍照。如果已经将毒蛇打死,那就带上毒蛇的尸体前往医院。如果这两者都还没来得及做,让同行的伙伴帮忙记住毒蛇大致的模样,以便去医院时能够第一时间取出对应的抗毒血清。
第四步,让随行伙伴立即背患者去最近的医院。在搬运过程中,要一直让被咬部位的高度低于心脏。途中不能给患者喂食咖啡、浓茶、酒这类会加快血行的食物和饮料,只需适当给患者一些清水就行。
外伤/骨折
在野外行走时,经常会出现一脚踩空的情况,或者某个地方出现松陷。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受伤,比较常见的伤有割伤、穿刺伤以及骨折。
外伤如何处理?
割伤带来的直观感受是剧烈疼痛和失血,穿刺伤带来的直观感受也是剧烈疼痛和失血。所以在急救时,我们始终应该围绕这两点,即剧烈疼痛和失血进行急救处理。
第一步是止血。当外伤口子较小时,仅需用手按压附近的血管组织,便能很快实现止血。倘若口子比较大,那么在伤口距离心脏大概三四公分的位置,要立即用绳子、手帕或布条将其绑紧。对于大创口的止血,通常需要持续压迫半小时以上。之后,可以解开绑紧的带子 2 至 3 分钟,然后按照这样的方式循环进行,直到送医。
第二步是清洗伤口。即使伤口很痛,这一步也必须要做。因为在野外存在大量未知病菌,若伤口不及时清理,很快就会引起感染,哪怕只是一个小伤口,也可能导致局部肌肉组织坏死。如果有条件,可用矿泉水冲洗;如果随身携带了碘酒消毒水,那就更好了,之后用纸巾擦干净。
第三步,进行伤口包扎。剧烈的疼痛不会一直持续,通常短的情况下是 3 到 5 分钟,时间长的则为 10 分钟,之后会降至我们能够忍耐的极限。在伤口清理干净之后,要立刻用干净的布或者纱布将其包扎好。在非极端的情况下,不要用纸巾去覆盖伤口。
第四步,立即送医。
骨折如何处理?
骨折的处理方法与外伤的处理方法不同。骨折的处理难度更大,其危险系数也更高。所以需要将骨折和外伤严格区分开来。
我们如何判断自己骨折?
一般来说,较为严重的骨折能够通过肉眼直接识别。例如出现明显的断裂情况,或者患处无法得到控制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肉眼不可见的。倘若我们盲目地站起来,或者使用很大的力气,那么就很有很大的可能性会使骨折的情况变得更严重。
受伤后症状较为明显,伤处有着明显的疼痛,其部位以肉眼能够清晰看到的速度开始肿胀,并且出现了青紫或者淤斑的情况,肢体的肿胀呈现出环形的状态。
2、患处无法控制,失去部分或全部功能
3、活动患处时可以听到骨擦感/骨擦音
户外骨折“三不”原则
不进行冲洗。因为冲洗容易把污染物带进身体的深部乃至骨髓,从而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并且骨折会出血,在冲洗开放性骨折时,有可能会把已经形成的血痂冲掉,致使再次出血,并且难以止住血。
不进行复位。盲目进行复位的话,极容易导致二次损伤,也有可能因污染的骨折端回缩而造成深部感染。
不上药。以免增加处理难度。
第一步,立刻使用由硬木制成的夹板,或者用竹片制成的夹板,又或者用树枝制成的夹板,亦或是用手杖制成的夹板,还可以用报纸制成的夹板等,将患处夹紧。接着,用布条将夹板缠紧。
第二步,在尽量不触及患处的前提下,比如通过背的方式或者抱的方式,又或者制作简易担架,把患者送往医院。
冻伤
冬天是冻伤高发的季节。很多人觉得自己穿了足够保暖的衣物,就能避免冻伤发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突如其来的大雨、不小心坠入冰窟、说变就变的暴风雪,这些情况都会给人带来冻伤的风险。
冻伤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无声无息中进行。很有可能在你察觉到自己冻伤的时候,它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
在常见的户外运动里,下肢冻伤比较常见,手指冻伤也比较常见,耳朵冻伤同样比较常见。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些部位,血液难以抵达。血液在人体中持续搬运氧气和热量,然而较为偏远的部位却难以被血液到达。正因如此,许多人在冬天会出现冻手、冻脚、冻耳朵的情况。
局部冻伤如何处理?
第一步,要迅速脱离寒冷的环境,以防止继续遭受冻伤。如果有帐篷,就进入帐篷;如果没有帐篷,就立即进行撤退。接着,要除去潮湿的衣服、鞋袜,然后换上干燥的衣物。
第二步、复温。那么如何复温呢?
将人置于 40—42 度的水中浸泡,在浸泡过程中需持续加水,以维持水温。待身体恢复到正常温度后,停止浸泡。先用局部的水或者肥皂水进行清洁,然后涂抹冻伤膏。对于二度以上的冻伤,需要用敷料进行包扎。当皮肤出现较大面积的冻伤或坏死情况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在野外没有温水的情况下,能够把伤者放置在未冻伤人的腋下,也可以放置在未冻伤人的腹股沟等地方来进行复温。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以用火烤伤者,不可以用雪搓伤者,不可以让伤者的患部被冷水浸泡,也不可以猛力捶打伤者的患部。
第三步、送医处理
溺水
在炎热天气,有部分人会选择去山塘水库游泳,可能会因各种意外而溺水。很多时候,由于我们没有专业的急救知识,会导致生命死亡。
那么遇到溺水如何处理?
第一步,进行下水救人的行动。倘若发现有人溺水,然而你自身不会游泳,那么就借助周围存在的竹竿、木条或者绳子,把人打捞上岸。
如果会游泳,在下水营救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从溺水者正面游过去,最好从其背后游过去。靠近溺水者后,用手托住其颈部或头部,或者托住其腋下,使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接着送往岸上进行抢救。(注意,救人者不要被溺水者抓住,不然在水下会失去平衡,两人都会有危险。)
第二步,清理口中的脏物。要迅速把溺水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以及分泌物清除掉,让呼吸道保持通畅,同时把舌头拉出来,防止堵塞呼吸道。
第三步,要让溺水者吐水。救人者单腿跪地,另一条腿弯曲起来。将溺水者的头部放置在自己的大腿上,用膝盖和腿抵住溺水者的胃部。接着,对溺水者的背部进行挤压,促使溺水者把水吐出来。
第四步是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那么怎样进行人工呼吸呢?怎样进行心脏按压呢?
溺水者呈仰卧状在地。救护者需用薄手巾把溺水者的口部盖住。同时,用一只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子,这样能防止吹气时出现漏气的情况。另外一只手则要拖起溺水者的下颚。接着,用嘴对准溺水者的嘴将气吹入。吹完一口气后,嘴和捏着鼻子的手要同时离开。随后,再用手按压一下溺水者的胸部,以帮助其呼吸。
反复进行且很有规律,一直持续到溺水者开始呼吸为止。人工呼吸一般每分钟向溺水者口中吹气大概 20 次。
第五步是保暖并送医。当把溺水者救醒后,需立即对其进行保暖,比如给病人喂热茶、热糖水等。若有条件,还可以给其注射抗菌素。最后,要将其送往医院,让其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我们在看最美丽的风景时,邂逅了最有趣的同行者,领悟了最深刻的自然奥义,同时也不要忘记那些潜藏的小危机。
所以,任何时候带上一个急救包都是正确的。当出现一些未曾预料到的事故时,它或许能够挽救你的生命呢!
长按二维码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63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户外徒步常识与技巧:科学行走、合理规划、享受风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户外徒步爱好者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