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仰卧起坐致瘫”这一话题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中小学生是否还需要做仰卧起坐呢?仰卧起坐是否应该从学生体测中退出呢?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一民教授对此表示,面对此类问题,首先要了解何为正确的仰卧起坐。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一分钟仰卧起坐”并非“抱头仰卧起坐”。
有报道称,一名 25 岁的台岛男子做了几个仰卧起坐。之后他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被送到医院时,他意识清楚,然而却四肢瘫痪且大小便失禁。医生进行检查后发现,该男子是以手抱头的方式做仰卧起坐,这种方式致使颈椎内的血管无法承受连续的施力而发生爆裂,血块对神经造成压迫,所以导致颈部以下全身瘫痪。经过及时的手术抢救,这名男子才恢复了健康。
文中提到,《华尔街日报》在去年 12 月 21 日的健康版面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卧起坐了》。这篇文章称,健身达人和军队专家正在大力推动用平板支撑等锻炼来代替仰卧起坐,目的是避免背部受伤。并且,美军甚至打算在训练项目中废除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对身体是否真有如此大的危害呢?它是否应该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退出呢?
张一民教授表示,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应当了解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是:什么是正确的仰卧起坐?同时,还应当了解《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仰卧起坐是什么?
第一,仰卧起坐是一个经典的力量练习动作。它在竞技体育领域存在已多时,在全民健身领域也存在已多时。运动员在使用它,健身达人在使用它,热爱健身的民众在使用它,学生人群也在使用它。腰腹部和后背部被称作人体的“核心”。它是支撑和保障我们进行行走、跑步、上下楼梯、负重等日常活动的基础。这些部位的肌力增强了,人体自然就能走得正,站得直。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核心肌力”是保障人体各项活动的基础。所以,每一个人都应当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第二,运动人体科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表明,人体的力量素质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最大肌力、力量耐力以及速度力量(爆发力)。在这之中,最大肌力和力量耐力与健康有着紧密的关联,而速度力量(爆发力)则大多与运动能力、竞技能力相关。例如,倘若有一个年轻人手无缚鸡之力,当他(她)的家人遇到危险时,他(她)能够抱得动或者背得动家人吗?一个年青人快速行走数分钟后就感到腰疼、腿疼,这样的人还能圆满完成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吗?因此,力量是保障人体活力的基础。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俗称“体测”)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作为评价学生力量耐力的指标。1985 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工作开始就有了这一指标。如今网络上热议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其中包括不同年龄学生人群仰卧起坐成绩下降。所以,我们应当着力解决这个问题。
仰卧起坐动作要领的关键环节在于人体处于仰卧位。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作用下,优先调动腹前和腹外侧壁肌群发力,从而将躯干抬起。这意味着腹肌是原动肌(俗称“发力肌”)。也就是说,经常进行仰卧起坐,能够有效地增强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腹部前群肌肉的力量,而并非像某些“专业”健身教练所说的那样是锻炼竖脊肌、多裂肌。后背部的肌群位于身体后部,在该动作完成时恰好充当对抗肌,在运动中起到拮抗作用。要想圆满完成仰卧起坐,该肌群在运动的全过程中需要放松。也就是说,后背肌群的伸展性和弹性能够决定动作的质量。同时,为了固定骨盆以及下肢(完成屈髋、屈腿等动作)等部位,盆带肌、臀肌、大腿和小腿周围的肌群需要保持适度的紧张,理论上这些肌群被称为固定肌。由此可见,仰卧起坐动作是需要上述肌群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
第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受试者需仰卧于软垫上,两腿稍分开且屈膝呈 90°,两手手指交叉后贴于脑后。同时,同伴要按压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因此,在“体测”中并未要求学生双手抱头。在正确动作中,两手的作用一方面是固定颈部,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托住颈部。这样能使颈部保持微微前屈的姿势,从而防止颈部后伸(仰头),避免造成背部肌肉紧张,进而影响动作质量。由此可知,双手抱头仰卧起坐本身是一个错误动作。另外,“体测”里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既是一个测试动作,也是一个评价指标。它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们的力量耐力水平,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只是一个锻炼动作或健身动作。
此外,张教授指出,台岛的个案以及美国军队等倡导“平板支撑”代替仰卧起坐等是引发这场讨论的诱因。首先,由于证据和信息不全面,无法确定仰卧起坐是否就是导致血管破裂并最终使患者沦为全身瘫痪的“元凶”。然而,依据医学常识,导致全身瘫痪的病理基础应当是颈髓受损。人体解剖学知识表明,颈髓被软脊膜、硬脊膜、颈椎以及相关的关节、韧带、肌群等结构所严密保护,处于椎管之中。双手抱头所产生的压力,能够“突破”这些结构吗?另外,神经(例如颈神经)受到损伤的话,应当会引起手麻、颈部不适等症状。
体育动作在练习时,需掌握正确技术要领。锻炼效果以及是否会发生运动伤害,取决于运动负荷的针对性与科学性。人体完成平板支撑时,全身肌群进行的是典型静力性工作。仰卧起坐肌群做的则是动力性工作。所以,参加这两种动作的肌肉群不一样,收缩形式也不一样,锻炼效果自然不同。
从增强学生体质健康这一角度来看,张教授提出建议,中小学的体育老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动员腹肌以抬起躯干,而不能让学生采用双手抱头过度牵拉颈部前屈的方式来带动躯干。
仰卧起坐:双手正确位置
错误的动作:头过度前屈,运动早于躯干
温馨提示:自我判断仰卧起坐是否正确的简易方法
做仰卧起坐时,常常能察觉到腹部变得坚硬。做完之后,会感觉腹部发胀,或者感到疼痛,又或者觉得难受,这就表明腹肌收缩参与到了工作之中。
做仰卧起坐时,若颈部感觉特别紧且特别难受,甚至难受程度超过腹部,那就意味着头先动了,也就是颈部前屈幅度过大。
仰卧起坐练习后需特别留意放松。一般可通过拉伸躯干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俗称的“伸懒腰”。具体做法是让躯干向后充分拉伸,这样能起到缓解腹部和颈部肌群过度紧张的作用。在拉伸躯干的过程中,身边最好有老师或同伴进行保护,以防摔倒。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5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近日仰卧起坐致瘫话题引热议,中小学生体测是否该让仰卧起坐退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近日,有关“仰卧起坐致瘫”的话题在网上引发热议,中小学生还要不要做仰卧起坐?仰卧起坐是否应该退出学生体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