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物理题呢?每个字都能认识,然而连在一起就完全不明白在讲什么。今天我们要揭开谜底的这道中考物理浮力题,每年都能把一大片学生难住,甚至有不少家长看了也会直摇头。但你晓得吗?学霸们实际上拥有一套能够破解这类难题的“独特秘籍”。
先看第一题。
想象一下,有个人站在地上。这个人用滑轮组从水池底匀速提起一个实心圆柱体 A。这就如同一场水下的“拔河比赛”,而“对手”分别是水的阻力以及物体自身的重力。
从图乙来看,A 的底面所受到水的压强是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的。我们知晓,在水中位置越深,压强就越大。起初 A 处于池底,此时压强达到最大,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压强逐渐变小,这表明 A 在缓缓地向上移动。当压强变为 0 的时候,A 恰好离开了水面。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整个这个过程一共花费了 20 秒。一开始最大压强对应的深度是池水深度,经分析可知其为 4 米。A 的上升速度如何呢?就如同我们走路,路程除以时间即为速度。A 上升的路程是 4 米,时间是 20 秒,所以其速度是 0.2 米每秒。
接着求 A 的高度。从图丙可以看出,在 15 秒到 20 秒这个时间段,人对地面的压强发生了变化。这表明 A 开始露出水面了。A 的上升速度是 0.2 米每秒,这个过程持续了 5 秒。所以 A 的高度为 0.2 米每秒乘以 5 秒,结果等于 1 米。A 未露出水面时,其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它自身的体积。A 的底面积为 200 平方厘米,高度是 1 米,由此可算出它的体积。依据浮力的原理,排开这么多的水会产生相应的浮力。
首先说拉力。人的质量为 60 千克,依据生活常识可以大概估算出他的重力。人双脚站地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500 平方厘米。从图丙可以得知 A 未露出水面时人对地面的压强。根据压强以及接触面积能够算出人对地面的压力。用重力减去这个压力,就能够得到人对绳的拉力。A 全部露出水面之后,人对地面的压强发生了改变。通过同样的方法,能够算出此时人对绳的拉力。
首先需要求出动滑轮的重力。这其中涉及到机械效率的问题。当 A 未露出水面和离开水面后,装置的机械效率存在比例关系。通过结合前面已经算出的各种力,就能够求出动滑轮的重力。
再看第二题。
一辆汽车借助绳子和定滑轮,将一个实心物件从水中打捞出来。这就如同汽车在与水进行“争抢”,要把物件从水中拽拉出来。
从图乙能看出,汽车对绳子的拉力会随着物件底面距离水底的高度而发生变化。当物件离开水面之后,汽车对绳子的拉力就等于物件的重力。从图中可以明确这个拉力为 2500 牛。依据生活中质量与重力的关系,能够算出物件的质量是 250 千克。
物件浸没在水中时,汽车对绳子的拉力为 1250 牛。物件受到的浮力是物件的重力减去拉力,其值等于 1250 牛。知晓了浮力后,依据一些相关知识,便可以算出物件排开的水的体积,此体积也就是物件自身的体积。
物件下表面离水面 0.5 米深。依据在水里深度与压强的关系。可以算出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重视错题,成就物理高分
大家通过对这两道题的分析,是不是能发现,只要把物理知识掌握好,按照逻辑去思考,那么浮力难题是能够轻松解决的呢?实际上,在物理学习中,最大的误区就是盲目地进行刷题。真正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做一道题,就把一类题都弄懂。《八套中考学霸物理错题集》是能够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助手。它是由八位在历届中考中成绩优秀的学霸精心手写整理而成的。包含了几乎涵盖了所有初中物理的易错题、常错题以及重难点,同时还有各类实用的知识方法和结论。拥有它的话,就如同拥有了一位极为贴心的物理学习导师,能够协助孩子弥补自身不足、汲取他人长处,攻克物理方面的难题,从而快速提升学习成绩。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5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揭秘每年难倒大片学生和家长的中考物理浮力题及学霸破解秘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物理题——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今天我们要揭秘的这道中考物理浮力题,每年都能难倒一大片学生,甚至不少家长看了也直摇头。但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