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一、填空题。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物理学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它建构起物理模型,还应用数学等工具,凭借科学推理和论证,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高中物理课程属于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还能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以及社会的发展。
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它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以及关键的能力。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物理观念”;二是“科学思维”;三是“科学探究”;四是“科学态度与责任”。
物理观念主要包含的要素有物质观念,还有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以及能量观念等。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了物理课程包含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物理课程有必修课程,同时还有选择性必修课程以及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物理课程需开设必修课程,并且要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设计关注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也关注现代公民对物理学的基本需求。
高中物理课程的设计借鉴了国内外物理课程研究所得的成果,着重于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以及时代性。
全体学生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它是高中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
必修课程每一个模块有 2 学分,总共是 6 学分。在必修课程学完之后,学生能够参加用来确定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必修课程,每个模块有 2 学分,总共是 6 学分。学生把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完之后,就可以参加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而这一考试是用于高等院校的招生录取的。
必修 1 模块还包含“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这一主题。
必修 1 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以及模型建构。
必修 2 模块包含“牛顿力学的局限性与相对论初步”这一主题。
进而形成初步的能量观念。
必修 3 本模块包含“静电场”这一主题;还包含“电路及其应用”这一主题;同时包含“电磁场与电磁波初步”这一主题;并且包含“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
选择性必修 1 的本模块包含“光及其应用”这一主题。
选择性必修 2 这个模块包含“传感器”这一主题。
选择性必修 3 这个模块包含“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一主题;还包含“热力学定律”这一主题;同时包含“原子与原子核”这一主题;并且包含“波粒二象性”这一主题。
选修 1 本模块主要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内容。它由三个主题构成,分别是“物理学与人类认识”“物理学与社会变革”“物理学与公民生活”。
这样做能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高中物理学业质量依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来划分不同水平,依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来划分不同水平,依据思维方式或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来划分不同水平。
高中物理学业质量分为五级水平。它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它是指导教师开展日常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它是指导教师进行命题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它也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物理学习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是以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来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
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要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内容。并且,学生还需要运用这些内容。只有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运用,物理观念才能逐步形成。
高中物理课程要注重科学探究,其中要特别注重物理实验,因为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名词解释。
1. 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的视角所形成的。它涉及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方面。这是关于这些方面的基本认识。它也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并且,它是从物理学视角去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2.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是依据经验事实来建构物理模型并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是在科学领域中对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的具体运用;是凭借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批判,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能够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包含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责任是指在认识相关关系的基础上,要遵守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三、简答题。
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3)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求。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简述物理课程设计依据。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体现物理课程的育人功能
(2)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设置高中物理课程结构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及学科特点,设计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
(4)关注学生多元发展,设计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
(5)融入理论和实践新成果,设计先进并具有操作性的课程
3.物理学科教学建议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
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问题解决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四、论述题
1.论述物理课程目标
高中物理课程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动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课程之后,应当达成以下这些目标。
形成物质方面的观念,能运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方面的观念,能运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量方面的观念,能运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建构模型的意识与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相关问题展开科学推理,找出其中规律并形成结论;拥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以及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够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与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够基于证据大胆提出疑问,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追求科技创新。
具备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能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具备设计探究方案以及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够正确地实施探究方案,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对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并加以解释;有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述、评估以及反思探究的过程与结果。
能正确认知科学的本质;具备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能够主动与他人展开合作,尊重他人,能够依据证据和逻辑来发表自身的见解,秉持实事求是;关注国内外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知晓物理研究以及物理成果的应用应当遵循道德规范,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2.论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物理概念的建立需要有情境的创设。在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之前,他们凭借生活经验已经形成了众多的经验性常识。要想在此基础上构建物理概念,就必须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重新加工,在众多的客观情境里概括出事物的共同属性,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实现从经验性常识向物理概念的转变。在这个过程里,教师得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进步。比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时,学生一般会觉得重物比轻物下落得更快。对于学生的这种观念,教师可以借助纸片和纸团这类随手就能拿到的生活用品,去创设各种物体下落的具体情形,通过分析从而得出空气阻力会对物体下落的快慢产生影响;
教学实践表明,在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时,关键之处在于创设出能够体现概念本质特征的情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对物理规律的探究也需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学生从情境里发现并提炼出问题,针对问题的可能答案进行假设,接着依据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制订探究计划,然后挑选符合情境要求的实验装置展开实验,从而获取到客观且真实的数据,最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形成关于物理规律的结论。
学生在活动中能够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应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低,通常取决于他们把情境和知识相互联系的水平。能否将情境中的一段经历转变为一个物理探究过程呢?能否把情境的故事情节转化为某种物理现象呢?能否把描述情境的文字转化为物理表述呢?能否把情境中需要完成的工作转化为相应的物理问题呢?我们常说某个问题具有“活性”,其中“活性”的本质之一是情境的转变。能否将问题中的实际情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物理情境,进而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是运用物理观念思考问题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积累在实际情境中解决物理问题的丰富经验,培养把情境与知识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53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物理课程核心素养与学科基础解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填空题。1.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