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十四五”时期,我国会从轻度老龄化的状态迈入中度老龄化。在 2020 年 11 月的时候,天津市 60 岁及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了 21.66%。并且,其中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是 14.75%,老年抚养比达到了 20.56%。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这种方式。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以及家庭小型化的叠加现象在逐步蔓延。尤其是在疫情当下,独居老人应急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基层社区工作人员存在短缺的情况。信息化支撑能力也不够全面。智能化服务手段有所缺失。很多老年人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为让科技更好地服务老年人,以实现智慧养老和智慧适老。天津市委托科技企业,针对老年人在社区居家养老期间的安全保障、健康管理、随身监护、生活服务、情感关怀等场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与物联感知技术以及助老大数据充分融合。从而打造出立体化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AI银发智能服务平台
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适老社会服务体系为宗旨,对老年群体的高频需求进行了充分调研,将社会服务资源进行统筹联动,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探索出了一条科技让老年人快乐的道路,形成了市级统一平台融合区级特色平台的新模式,凝聚了全市的资源并形成了合力。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市级平台的基础之上,运用“1+2+6+N”的体系架构。其中有 1 个 AI 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具备智能语音和大数据分析这 2 项核心能力;能够提供主动关怀、健康管理、随身监护、生活服务、应急保障、AI 热线这 6 大服务;还能提供 N 个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精细化应用。
平台建设的实践路径如下:
第一,利用有限的社会资源投入来为老年群体提供兜底保障。其一,从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方面着手,构建起数据分析关爱体系。先初步将独居老年人等重点关爱人群家庭的日常用电、用水、用气情况进行汇总,接着通过建模分析,对使用量出现突变的情况进行预判,并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其二,从关心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开始,搭建起物联网关爱体系。为老年群体配备 6 类感知设备,包括红外感应器、SOS 按键、智能血压仪、智能手环、防摔倒检测器以及智能语音交互终端等,并且进行分级分类配备,以实施全天候关爱保障;同时从关心老年人健康管理方面着手。智能语音呼叫系统会定期给重点关爱人群拨打慰问电话。同时结合慢病管理系统进行健康数据分析、用药情况分析、运动量分析、饮食习惯分析,以此来及时掌握并确认老年人当前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防止意外发生。此外,还构建了应急保障联动机制,能够联动公安、交管、医院、急救中心、消防等多个部门,当异常事件发生时,会按照不同的预警级别进行联动处置。
第二,用统一的语音入口便捷老年人日常生活。项目建设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以意图理解、自学习等认知智能为一体的能力体系,从而打造出城市统一的语音服务入口。这一入口能够解决老年人在家政、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还建立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坐席和人工坐席,通过平台将各类生活服务资源打通。这样一来,老年人拨打“乐老热线”后,只需说出诉求,AI 就能自动识别需求并调用相应服务,进一步将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
第三,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其一,构建起重点关爱群体的信息资源中心。整合 7 类 40 余项涉老数据,包括健康、生活、轨迹、消费、事件等数据,形成专题数据库资源以支撑平台常态化运行,其中有重点关爱群体人员库、设备存储库、预警模型库、预警任务库、事件库、音频文件库、随访话术库和随访规则库等,能为服务管理机构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方向。一是用人工智能来搭建重点关爱群体的应用支撑体系。这个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 AI 能力支撑、领域知识模型以及数据服务模型。AI 支撑能力涵盖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以及语义理解等方面;领域知识模型给平台的五大服务方向提供所需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凭借应用持续地进行积累沉淀,从而构建起完善的涉老知识体系;搭建所需的数据服务模型,为场景化的智慧应用提供业务方面的支撑。三是打造 24 小时居家陪伴语音终端,通过人工支撑体系实现。老年人能够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获得“紧急求救、生日祝福、疾病知识问答、用药提醒、戏曲文娱、智能导诊”等服务,这样切实解决了老年人在运用智能设备方面的突出困难。同时,还打造了智能外呼系统,通过对老年人群进行标签分类,就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进行外呼关怀随访。
(二)社区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聚焦“主动健康”理念,借助龄动康养系统设备。为老年人打造持续的老年能力与康复评估,以及认知障碍初期筛查。通过全方位筛查及评估,采集视觉、听觉、肢体体征、认知、数据、心率、血压、血氧、血糖、血脂、RM 值、肌肉维度、肺活量、握力及人体成分等多维度数据。以大数据和 AI 算法为工具,以远程医疗团队为指导,为老年人制定个性化、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方案。
周期性进行系统训练,然后再次对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数据比对能直观展示老年人身体各项数值良性发展的趋势,这样老年人就能看到训练产生的效果,从而树立坚定信心,以积极态度应对老龄化。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改善,要引导和促使老年人参与智慧家庭养老床位的养老服务模式。同时结合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经由综合评估、进行适老化改造、租赁老年辅具、实施智能化监测以及提供上门照护服务等方式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从而打造出多维度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为老服务。
三、经验效果
天津 AI 银发智能服务平台持续对技术进行完善并开展应用创新,顺利地探索出了一条契合天津特色的、以重点关爱老年人为目标的服务道路。该项目具有两个主要创新点:其一,实现了老年人起居数据的“全汇聚”。将独居老年人等重点关爱人群家庭日常的用电、用水、用气情况进行汇集,通过建模分析,对使用量的突变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出预判,还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其二,做到了老年人安全监护的“全流程”。老年人健康管理呈现“全方位”态势。通过结合慢病管理系统的健康数据分析以及用药情况分析,能够及时掌握并明确老年人当前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以避免意外的发生。五是老年人能享受到全天候的情感陪护。把人工智能交互技术融合到老年人家中的智能语音交互终端里,这样就能给老年人提供多种渠道的情感陪护,包括全天候的谈心交流、视频聊天、节日问候以及戏曲娱乐等。
2021 年 1 月 28 日,有一位独居老人住在红桥区,她 81 岁且为女性。这位老人突发脑梗,自己触发了“SOS 按键”来寻求帮助。智能语音呼叫系统迅速将此情况通知给了老人的监护人和社区网格员。老人得到了及时送医救治,最终转危为安。2 月 12 日下午,平台发现滨海新区试点区域一户老人家中水电气数据用量突然减少。社区人员迅速响应并进行核实,得知是老人到子女家过年,所以没有产生水电气使用数据。确认老人安全处置的整个过程只用了 45 分钟,这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政府的关爱,也得到了老年人家属的好评。
目前,市级平台覆盖了滨海新区,覆盖了红桥区,覆盖了南开区,覆盖了河北区,覆盖了武清区,覆盖了西青区,覆盖了东丽区,覆盖了北辰区,一共覆盖了 17551 户重点关爱人员。同时,共处置了 5195 起告警事件。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重点关爱人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021 年 5 月 18 日,天津市 AI 银发智能服务平台的线上和线下联合发布会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成功召开。发布仪式同步在新华网、央视频、中国网等 20 多家媒体的直播平台进行了实况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突破 125 万人次,全网相关话题的讨论度及曝光量超过 7500 万,获得了网友的一致好评。到场的城市管理服务人员对项目的可复制推广性予以充分肯定。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51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天津市智慧养老新举措:科技助力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安全保障与健康管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一、基本情况“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截止到2020年11月,天津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达21.6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