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潘恩(1737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
提到美国独立战争时,很多人会联想到潘恩的《常识》。在人类历史的范畴内,或许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取得与之相类似的成就。当时的北美殖民地仅有 200 万人口,而这本讲述政治的小册子在 3 个月内就售出了十余万册。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北美殖民地人民的自我认知产生了深刻的改变。
1776 年 1 月《常识》发表之时,北美独立战争已进行了半年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无论是华盛顿所领导的大陆军,还是美洲殖民地的普通民众,他们的战斗意志都不强烈,抵抗决心也不足。北美独立在今天看来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当时的人们并不清楚自己正在进行的举动。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英国的认同感依然十分强烈。并且,大多数人并没有将已经开始的战争视为与英国的决裂。
这时,《常识》问世了。《常识》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原因在于它首次把“独立”这一北美人民之前极为避讳、不愿提及的话题,引入到了公共舆论之中,使得人们开始真正地去思考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可能性!
潘恩称,政府的目的与存在的意义在于保障公民的安全和自由。英国政府既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那么北美人民就有权利选择独立。他对那些对英国仍抱有幻想的人进行了反驳,他说:“有人说,英国是北美的宗主国。按照这种说法,她的行为就更加应该受到谴责。老虎再毒也不会吃掉自己的孩子,野蛮人也不会与亲属作战。”
潘恩的逻辑清晰易懂。他通过阐述英国君主制的愚蠢以及无用之处,说明了独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样一来,人们对独立的抵触情绪得以消解。原本的犹豫和彷徨转变为了对独立的热情。战争的火焰也由此真正被点燃!
《常识》对独立战争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杰斐逊在起草《独立宣言》时承认引用了潘恩的著作,并且以此为傲。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表示,如果没有《常识》作者那如椽巨笔,华盛顿所挥的剑将没有作用。历史最终会将美国革命归功于托马斯·潘恩。
1781年10月17日,英军统帅康沃利斯请求投降谈判
潘恩是一位复杂的学者。他出身于保守气氛浓厚的英国,却助力美国赢得了独立,在美国声名大噪。在后世,他被激进主义学者喜爱,却被保守主义学者敬而远之。有学者指出,潘恩的激进观点是在与柏克辩论时才得以展现。实际上,只要随意翻阅《常识》,那种要冲破一切、摧毁一切的氛围就已经十分浓厚了。
潘恩强烈反对君主制。他觉得是君主制以及世袭制致使整个世界陷入了血腥与战乱之中,这种政府模式连上帝都予以反对。在他的观念里,英国国王除了挑起战争以及售卖官职之外,几乎就没做其他什么事,是国王让国家陷入了贫穷以及各种纠纷当中。简单来说,国王就是灾祸。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决的力量,潘恩斩断了北美人民对英国那种长久以来且根深蒂固的心理依赖。
在潘恩的观点中,与“国王祸害论”并列的是个人权利本位论。潘恩把人权置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是社会契约论的拥护者。然而,在他这里,契约论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不但觉得社会契约很关键,还认为订立契约是每一代人的权利。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特定的利益、偏见和偏好,所以很难完全尊重前代人的契约,也很难做到对下一代人负责。为了避免上一代人的契约压制新一代人,契约应该被每一代人进行修订。
埃德蒙·柏克与这一观点是争锋相对的。柏克觉得每代人一出生就处于由传统和习俗所构成的复杂秩序里,而这样的秩序恰恰是自由能够得以实现的条件。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传统不是过去的束缚,而是一代代人追求自由成果的积累。我们的自由只有在前人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延续。任何对秩序和传统不负责任的颠覆,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每一代人都有继承前人自由传统并将其传承给下一代的义务。
潘恩与柏克曾有一段蜜月期,彼此惺惺相惜。1787 年,潘恩离开美国前往法国,他受到了柏克的热情款待。柏克对潘恩犀利的文笔赞赏有加,也认可他在美国革命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还称他为来自美国的一个大人物。1789 年,潘恩受到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他热情地给伯克写信,邀请伯克与他一同参与义举,希望将革命的火焰带到英国。然而,伯克非但没有接受邀请,反而写出了《法国大革命反思录》,对大革命以自由之名践踏自由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
潘恩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创作了另一本著名的小册子《人权》,以此与柏克展开辩论。在当时的人眼中,或许是潘恩在这场辩论中取得了胜利;然而,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柏克的眼光显然更为长远。
口号如此漂亮的革命
为何成为一场灾难?
潘恩思想有另一特色,在他晚年名为《土地正义》的著作里有所体现。那时的潘恩既贫困又患病,然而他对人类社会制度怀着热切的关怀,这种关怀支撑着他完成了最后一本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论证了应当对富人征收财产税的原因。潘恩论证的起始点是洛克对公共财富与私有财产的区分。洛克觉得,在自然状态下土地属于公共财富,然而在市民社会中,应被合法地认定为私有财产。而潘恩则认为,私有土地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土地主人在土地上投入劳动的价值,所以,私人土地的增值应当属于人类的共同财富。既然如此,对土地主人征收财产税就合情合理了。
看到这里,潘恩为什么会被美国人抛弃,想必已经不言自明了。
潘恩对美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是他引燃了美国革命的火焰。并且美国宪法中那最为著名的条文“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是受到了他的作品的影响。虽然现在美国人在提及国父时,不会提及潘恩的名字,然而毫无疑问,没有人会将他遗忘。
历史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贡献而将其瑕疵遗忘,时间会给予每个人公正的评价。200 多年已过去,历史使得美国与潘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并且在各自的方向上逐渐远离。某种程度上,美国人应当觉得幸运。幸运的是,潘恩仅仅是一位热情的政治思想家。要是他是掌控大权的政治家或者军队统帅,美国这场革命是否会成为法国大革命的预演,确实难以断言。
很多人即使去过美国
也只能用“good”
来表达一下好感而已
美国究竟为何与众不同
《右派国家》
告诉您真正的答案
保守主义的生命力
居然如此强悍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47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托马斯·潘恩常识对美国独立战争进程和北美人民认知的深刻影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托马斯·潘恩(1737年1月29日-1809年6月8日)提到美国独立战争,很多人会想到潘恩的《常识》,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取得与之相当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