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潼南区8名小学生落水身亡,青少年安全问题再引关注

文/本刊记者 朱玉芳

2020 年 6 月 21 日 15 时 30 分前后,中国新闻网有报道称。重庆市潼南区米心镇进行了报告,称该镇童家村的涪江河坝水域发现有人落水。随后,当地政府立刻组织起力量展开搜救工作。

初步调查显示,失踪的人员都是居住在附近米心镇小学的学生。他们在周末放假时自发相约,前往童家坝涪江河一处宽阔的河滩处玩耍。在此期间,有一名学生不小心失足落入水中,旁边的 7 名学生赶忙前去施救,结果导致施救的学生也一同落入水中。

到 22 日 7 时 10 分的时候,经过全力地进行搜救和打捞工作。重庆潼南区的 8 名落水小学生,全部被打捞到水面之上了。并且,这些小学生都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

这条新闻令人痛心。因为疫情,儿童不用上学。青少年的安全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中国青年》杂志记者为此采访了全民互助急救平台“第一反应”的创始人陆乐。中国疾控中心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发布相关数据,表明在中国,每年有超出 20 万名 14 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第一反应”开发了“青少年安全教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曾被评为凤凰网行动者联盟公益盛典“年度十大公益项目”。它不仅向成人开放急救培训,也为青少年提供急救培训。通过游戏、漫画以及手机游戏等方式,普及急救技能。

“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

创始人陆乐拥有多年的专业急救经验,他说:“意外伤害以及突发急症的黄金急救时间仅仅为 4 分钟,只有身边的人有机会挽救你的生命。我们的任务就是推广急救的常识。”

意外现场救助的五个关键能力

《中国青年》:当意外发生时,现场的人应该如何去做救助?

陆乐说,“第一反应”目前已服务 400 多个学校。在服务过程中,遇到过学生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像心脏骤停、意外受伤、食物中毒等,还有自杀行为。很遗憾的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很少有人知晓该如何进行急救。这些年的实践让我们总结出了五个在意外现场进行救助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是人人都能够学会的。我们希望这些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在遭遇意外状况时,做出最基本的且及时的应对措施。

把安全第一课带给山区的孩子

第一, 判断环境安全。

施救者要实施救人行动,首先必须确保自身的安全。如果所处环境不安全,那么有可能不但无法成功救人,反而会给被救者带来更大的伤害。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条新闻报道,孩子不会游泳却去救溺水同伴,导致大家一起下去,这让人痛心;还有人从高处跳下,底下的人徒手去接,致使两人都受伤甚至死亡;另外,像煤气(一氧化碳)中毒这类情况,一人倒下后,其他人未做防护就直接进入危险空间去救,结果也都倒下了……这些类似情况都在告诉我们,在实施救助行为之前,必须要先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第二,制止二次伤害,绝对不要好心办坏事。

从受伤原理角度来看,若一个人遭遇被车撞或者从高处摔下的情况,那么其颈椎、脊椎受伤的概率会非常高。在这种情形下,绝对不可以随意去拖拽他(她),也不能直接将他(她)抱起来,不然极其容易引发高位截瘫,甚至会导致死亡。

如果是服毒(药物)的情况,以前很多人认为需用催吐来排毒。但实际上,这是极为错误的做法。催吐容易引发呕吐物堵塞气管,进而导致窒息身亡;同时,呕吐物还可能被重新吸进肺部。这两种情况都会使伤害加重。正确的做法是将患者送到医院进行灌肠洗胃。

具备正确的知识才能够救人。倘若你懂得急救常识,当在现场看到有人在进行错误的急救时,就一定要去阻止。

第三, 没有反应、没有呼吸的情况,必须立刻急救,不能等。

当一个人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时,这表明他(她)的心脏已停止跳动,无法向全身供血。若人的大脑得不到血液供给,那么 4 分钟过后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坏死情况;倘若 10 分钟都未获得供血,就会引发脑死亡,即变成植物人。

先判断是否有反应。这是个极为简单的 0 和 1 的问题。若一个人对外部的刺激没有反应,像拍打他(她)的双肩,呼喊他(她)的名字,其眼珠子不转,嘴巴不动,嘴唇不动,手指也不动,那就意味着这个人出大事了。

首先判断是否有呼吸。不能像很多影视剧中那样,将手指放到人的鼻子下面去试探。医学上的方法是俯下身子,从侧面观察他(她)的胸部是否有起伏。正常人一分钟大约呼吸 12 次,即每 5 秒钟呼吸一次。因此我们只需观察 6 秒钟,如果他(她)的胸部动了一下,就表明还有呼吸,要是没动则说明没有呼吸。这时候我们要立刻救助,不能等救护车了,这事永远不能等。

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就意味着心脏骤停。此时需要立刻实施心肺复苏以及 AED 除颤,以让心脏重新为大脑供血。要将这个时间窗口从 4 分钟延长至 8 分钟、15 分钟,实际上就是在与时间赛跑,是在和死神赛跑。

黄金四分钟社会化急救

第四,大出血的情况。

人的血液是有一定量的。一个体重为 50 公斤的人,其体内大概有 8 升血液。当体内流出去的血液达到 2 升时,也就是流出去了自身血液总量的 25%,此时这个人往往就会陷入昏迷和休克的状态。

这时候我们需赶紧进行止血操作。两三分钟后,血液就会流过极限值。准备一块干净的布,或者是干净的衣服、毛巾等物品,将其摁住出血的部位。要是动脉被扎破导致血液喷射,因为血压较高,用手捂可能捂不住,此时要立刻用止血带扎住。

第五,服毒(各种药物)的情况。

刚才讲了不可以进行催吐。平躺仰卧这种姿势容易引发呕吐物堵塞气管或者回流的情况。我们应当让他(她)采取侧卧的体位,这样能方便呕吐物向外流出,而不会倒灌回体内。

校园安全:生命教育不能说说而已

2017 年,上海长宁区某小学的学生在学校食堂就餐时被食物噎住了。然而,他们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最终导致死亡。听说了这件事,它给你带来了极大的触动吗?

陆乐说:事故发生前,我们已与学校联系好要给师生做急救课程培训。然而,还没去实施培训,就发生了这样的意外。对于气道梗阻的情况,实际上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即双手握拳在腹部下方用力向上顶,借助肺部的气体使异物喷出,若能恢复呼吸就没事了。但很可惜,在场的老师和同学,没有一个人懂得这种方法。等到救护车赶来,早已超过了黄金 4 分钟。事故发生之后,我带领着 80 位急救导师前往学校。接着,我们给全体师生开展了一场急救培训。

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

2015 年,《中国青年》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推出了“儿童安全第一课”项目。在校园安全领域,“第一反应”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目前已经培养出 3000 多名安全青少年宣讲师。

我们到学校给老师同学上培训课,这是一种轻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为孩子们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在紧急时刻确认环境安全、正确呼救以及协助大人进行心肺复苏等。“第一反应”与宋庆龄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存在合作。对于那些相对贫困的学校,基金会将会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若没有这套机制,以上海地区的数据为例,救活率低于 1%。

青少年“安全第一课”授课内容

《中国青年》提出,青少年自杀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那么该如何给青少年普及生命教育呢?

陆乐说:我们一直在进行探索。生命教育属于素质教育,大家都在提及这个词,但我们是否真的重视它呢?这并非仅仅给孩子们讲讲道理就可以的。

当一个人知晓如何去帮助他人时,他(她)便会自然而然地爱惜生命。若身边的人遭遇紧急状况,他(她)只有具备能够帮助别人的信心,才能够有挺身而出的担当。

最近江苏省有小学女生跳楼的相关报道,这让大家都深感痛心。有些人提出疑问,为何同学和家长会如此冷漠呢?他们为何会冷漠呢?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帮助别人。

一个人接受过急救训练后,自身会发生改变。这种情境式体验对生命教育很有帮助,通过学习,他们会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人,也会主动去关心身边的人,不再仅仅是旁观者。

溺水的具体急救措施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428.html

(25)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9日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9日

    希望本篇文章《重庆潼南区8名小学生落水身亡,青少年安全问题再引关注》能对你有所帮助!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9日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9日

    本文概览:初步调查,失踪人员均为居住在附近的米心镇小学学生,周末放假自发相约,到童家坝涪江河一宽阔的河滩处玩耍,期间有一名学生不慎失足落水,旁边7名学生前去施救,造成施救学生一并落水。...

    联系我们

    邮件:趣浪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