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突发状况。怎样才能有效地应对这些状况,就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例如,身边突然有老人昏迷了,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这段时间里,或许你多采取一些行动,就能够挽救他的生命。河南卫视每周一晚 21:15 播出的节目《危机大调查》,让我们直接面对这样的情况,并且教会了我们一些小技巧,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17 年 4 月 7 日,在河南辉县孟庄镇段屯村。村民郭志成正在修理自家的车。突然,半吨重的车斗压了下来,将郭志成整个身体都压住,使其折叠在一起,仅有头部贴着腿露在外面,动弹不得。此时,郭志成的脸色越来越黑。闻讯赶来的 50 多位村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抬车救人场景。
大家仅用 3 分钟就合力把郭志成抬了出来。然而,他伤势严重,已没有自主呼吸。此时,救护车还未到达现场。就在大家都以为郭志成没救了的时候,村里在辉县人民医院当护士的王敬霞没有放弃。在紧急状况下,她立刻对伤者实施了心肺复苏术。
让人惊奇的是,几分钟后,郭志成恢复了自主呼吸。接着,他又恢复了心跳。随后,赶到的 120 急救车将他送往医院救治。因为施救及时,郭志成已没有生命危险。在这起合力救人的事件中,除了热心的村民,王静霞进行的心肺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可能有人觉得,王静霞是医务人员,掌握这些急救知识并不奇怪。但下面有位参与救人的老大爷的做法,可能会让你改变这一看法。
2017 年 6 月 8 日,在江苏无锡的一个村庄里,有一名三岁的男童坠入了井中。在情况危急的时候,一位老大爷伸出了援手。正是由于这位老大爷对小孩实施了他从电视上学习到的心肺复苏术,才使得孩子的生命得以挽救。由此可见,学会必要的急救常识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现实情况是,我国民众因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在遭遇灾害和突发事件时,自救和互救能力通常相对较差,这导致了许多本可避免的人身伤亡。在急救知识相对普及的欧美,有研究表明,每天都有 100 多人得以幸免于难。
节目为了给大家做更详细的讲解,特地请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中心的张卫杰老师和段慧茹老师。实际上,进行心肺复苏关键在于争抢时间。大量医学统计调查表明,心跳停止 4 分钟内实施急救的话,抢救成功率是 50%。心跳停止后 8 分钟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就下降为 10%。心跳停止后 10 分钟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 1%。所以“4 分钟”被称作救命的“黄金时间”。生活中,有一种急救法非常重要,除了心肺复苏术之外。这种急救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2017 年 6 月,开封有一名 4 岁男孩在玩耍时吃着肉丸子。丸子卡住了他的气管,致使他窒息。从他家到医院要四十分钟,等到达医院时,医生已经无法挽救他的生命。让医生痛心的是,一般来讲,对于气管异物的抢救,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很有效的。然而,很多人缺乏这方面的常识,从而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那么,海姆立克急救法号称至少救活了 10 万人的性命。这种急救法到底应当怎么做呢?
以婴幼儿为例,首先把患儿斜挎在自己的前臂上。接着用一只手托扶患儿的面部,以此来保持头低脚高的位置。然后用另一只手掌拍打患者的肩胛区五下。之后翻转患儿。再用食指和中指并拢,沿着两乳头连线下部进行五次触击。最后检查患儿口中是否有异物漏出。
成年人可效仿《人在囧途》中王宝强抢救村口老奶奶的方式,即环抱住患者横膈肌部位并向上向里发力。我们自己被食物卡主时,也能借助桌角或椅背来进行自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里,人们面临的各种危机始终相伴,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因而,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外伤包扎和止血方法。除了掌握心肺复苏、海姆立克这些常见的急救方法外,掌握外伤包扎和止血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此,医生建议:我们能够及时借助身边的一些物品来实施自救或互救。在对伤口进行包扎时,没必要捆绑得过于紧密,能够用丝巾来替代绷带。倘若遇到骨折情况,要及时使用夹板进行固定。
看了这些后,你是否收获颇丰呢?进行危机大调查,以安全度过暑假!每周一晚在河南卫视 21:15 这个时间点,我们会相聚不见不散!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42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危机大调查教你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老人昏迷急救技巧大公开》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在河南卫视每周一晚21:15分播出的节目《危机大调查》中,就带我们直面这一情况,并且教了我们一些小技巧,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