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潘恩:从英国到美国独立,为何这位世界公民被三国抛弃?

1737年1月29日,托马斯·潘恩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

潘恩自命为世界公民,他为英国革命、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都作出了贡献。然而,最终他却遭到了这三个国家的抛弃,其一生都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连骸骨都不知去向。

历代思想家常常凭借一己之力去挑战当时的时局,他们甘愿充当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了进步而进行探索,然而却遭到了世人的排挤。

苏格拉底坚持以法律约束雅典,最终被泛滥的雅典民主戕害;

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此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象征。然而,在当时,卢梭因这本书而受到追捕,不得不流亡各地。

那么,潘恩做了什么让他遭到三国背弃?他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第一,他是鼓动美国独立的英国人。

潘恩觉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非彻底的革命,接着他前往北美,其目的是鼓励北美人走向独立,并且他期望能在北美构建起代议制的共和政体。

潘恩抵达之时,北美尚未拿定要独立的决心。第一届大陆会议发表的宣言表明,他们依然依附于大不列颠,对王室完全忠诚。只有像潘恩和亚当斯这样的少数人,看到了北美战争的前景是走向独立。

潘恩把北美终究会走向独立的那个原理,以最为通俗的语言写成了一本名叫《常识》的小册子,从而唤起了全北美人要走向领土独立的那种决心。

写作中的托马斯潘恩

《常识》的总销售量达到了 50 万册。这表明在当时 200 万的北美居民里,每一个成年男人都读过或者听他人讲过这本小册子的内容。大陆军士兵的行囊中都有一本《常识》,这本《常识》已经被读得发皱了。在那些略有藏书的乡村,排在《圣经》之后的就是《常识》。

华盛顿称潘恩的这本书在许多人心中,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引发了一种极大的变化。《独立宣言》的作者杰斐逊坦诚地承认,他曾引用过《常识》,并且以此为傲。在英国,有一家报纸发出惊叹:“《常识》人人都读,但凡读过这本书的人,哪怕在一小时前还是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态度也都发生了改变。”

潘恩参加了大陆军,并且亲身投入到了美国独立战争之中。在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特伦顿战役里,大陆军面对着武装齐备的英军时,士气变得很低迷。而潘恩在临阵之际,跪在一面行军鼓的前面,写下了激昂的檄文,以此来鼓励士兵驱赶英国人。

潘恩为了剔除那些侵蚀独立战争的蛀虫,还曾将北美驻法外交官迪安的贪污行为予以揭露。

当时,富兰克林在法国为大陆军筹集军费,他在巴黎的处境简直如同乞丐一般。法王路易十六为了能够与英国展开争霸,最终做出了同意秘密出资支援北美反抗英军的决定。

潘恩发现外交官迪安从这笔援助款里有不正当行为,谋取了 10 万法郎,他立刻在报纸上把这一情况公开披露出来。 潘恩察觉到外交官迪安从这笔援助款中为自己谋取私利,数额为 10 万法郎,随即在报纸上进行了公开揭露。 潘恩看见外交官迪安从这笔援助款中谋取了 10 万法郎的私利,马上在报纸上予以公开披露这件事。

此举引发了法国的抗议,法国指责潘恩暴露了法国军援的秘密。北美大陆会议的保守派首脑莫里斯,为了替迪安开脱,攻击潘恩是“从英国来的阴谋家”。

潘恩辞职了,这是被迫的,但他并不认错。他说道:“我没有辜负信任。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忠诚于公众的利益的。”

《独立宣言》签署场景

第二,他是为共和加冕的法国人。

潘恩曾在北美公开进行呼吁,呼吁的内容是“让我们为宪章加冕,法律就是国王”。后来北美不再允许他发声,在此之后,潘恩怀揣着共和制的理想前往了法国,并且在法国大革命中引发了极大的波澜。

潘恩写下《人权论》是为了反驳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柏克对法国革命的拆台,他借此批判英国政体的弊端,同时向法国人详细地解释了美国共和制的成功经验。

潘恩因《人权论》中对英国政体的批判,被英国首相庇特指控犯有煽动叛乱罪。他被判处开除国籍,且永久被剥夺返回英国的权利。

好在,法国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欣赏潘恩。罗伯斯庇尔把《人权论》转载在他所创办的政治刊物《宪章捍卫者》上,还称赞潘恩为“人类权力最雄辩的辩护者”。潘恩被法国议会授予荣誉国籍,进而成为了议员。

后来的学者重新审视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时察觉到,它“基本上是从北美各州权利法案抄袭而来的”。潘恩的《人权论》是依据美国对共和体制的探索以及制宪会议的成功而进行的精准概括,从这能看出它对《人权宣言》的影响。

但是,潘恩反对处死国王的主张为他带来了灾祸。

潘恩对路易十六支援北美战争心怀感激,同时期望以温和的途径来完成革命,目的是避免引发欧洲王室的强烈反扑。后来,激进的罗伯斯庇尔将潘恩逐出了国民公会,并且他还被捕入狱。

潘恩为避免遭受法国的审判而向美国寻求帮助。接着,在美 国总统杰斐逊的协助下,潘恩获得了美国国籍并前往美国,这也就表明他不得不放弃了法国国籍。

巴黎市民进行了攻占巴士底狱的场景,之后《人权宣言》被颁布。潘恩曾经被邀请去完成将巴士底狱钥匙赠予华盛顿的那项光荣任务,然而他自身并不爱表现自己,于是选择默默地在家钻研铁桥的搭建技术。

第三,他是无家可归的精神美国人。

潘恩返回美国的过程遭遇了波折。他在法国的监狱里曾向华盛顿请求援助,然而那时华盛顿正处于英法交战的局势中并宣布了中立,他不想因为潘恩而得罪英国,所以选择了置身事外、不予帮助。

杰斐逊就任美国总统之后,潘恩才得以获释并前往美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潘恩出狱之时,前来向他致敬的人是后来在法国实施独裁统治的拿破仑。

潘恩在美国的处境依然处于尴尬的状态。潘恩如同启蒙时代的其他优秀人物一样,他认为民主与科学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潘恩不仅为民主革命而四处奔走,在他的一生中,还进行了很多发明和设计,其中有大到轻型起重机这样的事物,也有小到无烟蜡烛这样的物品,而最有利于民众的一项设计是铁桥,通过这项设计能够解决在凌汛期间民众渡河的问题。

潘恩凭借对科学的坚定信念创作了《理性时代》,他认为真正的宗教是通过理性来探究神创万物的规律。然而,在当时的美国,正处于革命后的宗教复兴浪潮之中,正因如此,潘恩被联邦党人视为“无神论者”,并遭受了极大的排挤。

杰斐逊为竞选总统之故,开始对潘恩采取回避态度,拒绝让他在政府中担任公职。曾为潘恩的《常识》取名的“战友”罗什也公开表明态度,称“他在《理性时代》中所宣扬的那些原则,我觉得十分讨厌,我都不想再与他有任何往来。”

北美人普遍对潘恩冷漠且仇视。报社不愿刊载潘恩的文字,马车不愿搭载潘恩。邻居教育孩子们要远离潘恩,仿佛他带有疫病。有人以潘恩的鳏夫身份诬陷他与女房东有暧昧关系。地方官剥夺了潘恩的选举权,称他是外国人。之后,潘恩遭枪击,不久后病死,被房东随意葬在了一片庄稼地中。

潘恩死后十年,有一个记者将他的骸骨接回了英国。然而,在英国官方的责问之下,骸骨经过多次转手,最终却不知所踪。

位于纽约的潘恩纪念碑

历代评价

不必写潘恩的传记,他更希望你了解他的思想而不是他的经历。

——潘恩的匿名朋友

他没有埋葬之地,所以在生的时候也不应该享有国籍。他是世界公民,属于新旧大陆上那些爱好民主的民族。

——朱学勤

编辑说明

文字 / 锦灰堆

排版 / 蒹葭

封面 / 蒹葭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354.html

(25)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6日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6日

    希望本篇文章《托马斯·潘恩:从英国到美国独立,为何这位世界公民被三国抛弃?》能对你有所帮助!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6日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qulangwang
    qulangwang 2025年04月06日

    本文概览:托马斯·潘恩 :没有祖国的人,杰斐逊,华盛顿,人权论,独立宣言,罗伯斯庇尔,托马斯·潘恩...

    联系我们

    邮件:趣浪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