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短暂的,存在着书山和学海。读书的时候,一定要选取最好的方法,一定要去除糟粕保留精华,读完第一流的文字之后才停止。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一个道理;然而学识是有高低之分的,文章必然存在优劣之别,这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看到这个题目后,心中有所思考,于是整理了一下思绪,凭借着一时的记忆敲打出这份殿堂级散文作家的名单,并且将其分为“一流高手”和“候补高手”两部分,分辨出高低,弹奏出自己的心声。
题有剩义,野会遗贤,此名单不追求最全,只追求最好。凭借此名单,依图寻找良驹,反复品读,我敢确信您已身处由最顶尖文章高手构成的文学江湖之内。
好书需要大家一起欣赏,好作家值得大力推荐。过去,我花费了数年时间去了解当代中国散文写作的实际成绩。那时候很清闲,每次进入图书馆,总是在文学散文类的一排排书架中,抽取上百本,然后在一两天内大致浏览一遍。
从冬天到夏天循环往复,早上出去晚上回来接连不断。虽然因为愚笨而没有什么进步,但对于中国当代散文的实际情况,从子丑寅卯到妍媸良瑕,经过这么长时间,一直一心想要在众多作品中挑选出精华,不能假装谦虚说毫无感受。
该图片采自网上
只是,这名单终究是带有我个人趣味的一种“海选”所得结果。我虽然自信,但绝不敢自认为绝对正确。我还记得物理学家费曼有一部非常棒的散文集,其文题为“你干嘛要在乎别人怎么想?”对于这份名单,情况也是一样的,自己读着觉得爽就可以了,你何必在乎别人怎么想呢?如果您看着觉得不合意,完全可以抛开这个榜单。
我期望过去为文学投入的时间和心力,所换来的那一点心得和体会,能够对在文学小道上刚起步的朋友有所裨益。
一,当代散文大家:一流高手座列
高尔泰的代表作是《寻找家园》。如果不选择花城出版社的删节版,那么可以选择北京十月社的版本,或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购买台版。
高尔泰与潘小雨夫妇,困厄的中年时代
这本书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若说它是中国版的《古拉格群岛》,那反而是索尔仁尼琴的荣耀。
当代文苑中,斯文被扫到了如同扫厕所一般的地步,我未曾看过比他的文字更好的;在商品时代,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如同折戟沉沙般失去了光彩且锈迹斑斑,也难以再见到像他那样倔硬的文人风骨。
他四顾无援且遍体鳞伤,就像个苦僧。他参透了世道人心以及生死荣辱之后,将文字当作最后的修炼。在那个荒蛮的年代,如今很多没有良知的史笔反复对其进行涂抹,使其早已和光同尘。正因如此,散文写史时,真实和灼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本书既是招魂之书,也是控诉之书,更是悲天悯人之书。
晚年高尔泰夫妇.在美国
仅从文字功夫方面来看,这本散文集让我见识到了最为出色的白话汉语,它在当代起到了振兴衰微、起废救治的作用。这种语言是历经无数天才锤炼融合而成的,它源自庄子、屈原、列子、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三曹、庾信、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以及钱谦益、汪容甫之手,是唐诗、宋词和元曲共同奏响的语言,也是《水浒》《红楼》所运用的语言。
睽违已久的中国语文。昔我往矣的铮铮铁骨。
董桥:全部文集
董桥擅长锻字炼句。文字具有血肉。他会仔细斟酌词句,反复推敲言词,使得句子优美且洒脱,思想醇雅且从容。他有着冠带轩冕般的气质,展现出老派作风;风度清锵,宛如文学绅士。
董桥在书房
文章中的结构与义理,如同在抡巨手的淬炼下化为锦云灿星;辞采与人情,也在这过程中化为锦云灿星。处理素材的思路,化为文字优雅的翩翩起舞;表达主旨的智慧,化为文字优雅的翩翩起舞;安排结构的技巧,化为文字优雅的翩翩起舞;精粹语言的功夫,化为文字优雅的翩翩起舞;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策略,化为文字优雅的翩翩起舞。
有人称他题材较为狭窄,有人对他的自我重复加以嘲笑。而我认为他是一流的汉语作家。普通人的文字都有各自的姿态,有的精细,有的平实,有的纤巧,有的豪宕,这是作者的个人风格。有的人喜欢薛宝钗那种珠圆玉润的身材,有的人喜爱林黛玉那种弱不禁风的体态,正所谓各花入各眼。这只是文章体格的差异,并非品质的高低之别。
早年的董桥有凌厉之气,论政事时他条畅分明,写序时他世故练达,写情信时他辞巧,可谓“只有敬亭,依然此柳”,在当代无人能及。如此庞大的写作任务,能有如此精准的语式表达,还能写出妥帖雅致的词句,就像天雨散花一样自然,他手到擒来,无疑是一代作手。
作品一角
自古以来,韩柳、归有光、汪中等散文大师,他们流传下来的文集都只是薄薄的一小本。董氏的著作数量众多,选辑成了数册,与古往今来的任何大家相比,都毫不逊色。那些轻易否定董氏的人,在若干年后,再次拿起他的书时,一定会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后知后觉。
要找中文老师的话,董桥是最为合适的家教。那装帧极为精致典雅,即便只是摩挲封皮,或是嗅闻书香,都像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病症。
黄裳:全部文集
中文第一健笔。平易之中有跌宕之感,于朴素之中能见趣味,情思优美,典雅且含蓄,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极为娴熟,仿佛信手拈来,却都能切中要害。
抒情写人,劳动者自己歌唱,往日的印痕依然存在;谈论书籍和艺术,近乎随意兴起,实际上却如同老吏断案。常常又掺杂着家国、世事成空变坏的感觉,激昂悲楚、苍凉凄清,是那种连绵不绝、若有若无的眷恋情感。
汪曾祺:全部散文集(推荐《汪曾祺集》10册本,河南文艺社)
汉语在他的掌控下变得神奇无比。他能够巧妙地运用汉语,展现出如同鬼神般的技艺。他就如同汉语世界里的桃花岛主一般,桃树繁茂,花朵鲜艳,那些文字就像是他随意栽种的桃树和桃花。
哲人、画家、弄臣等各种身份的人,世界都无法束缚他,区区文字又怎么能够束缚他呢?要如何定义他,让人颇为踌躇。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文字一定是他最后的存身之地。他不是死在文字之下,而是在文字的锦绣之中安眠。
汪曾祺让我看到,随笔这种形式较为松散,但它也有自身的戒律。要处理好散漫与戒律之间的关系,老汪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不受其束缚。
曹聚仁的《万里行记》在民国范围内较为知名,同时代有梁实秋等人大力推崇,还有郑逸梅、陆文夫、宗白华、唐鲁孙、高阳、高拜石等也对其进行了力推。
逢寻古觅旧,文字顿时神采奕奕;感国忧时,何地不是花开满树。
战时从事记者工作,在议论时事时自然展现出一流的风范;身为国学大师的高徒,一开口便是如大江大河般的话语。
孙犁的晚年散文,特别是读书笔记。推荐《孙犁散文》三册本,其中重点在下册,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他一辈子都做着老实人的事。这种行为平淡且自然,给人质朴又亲切的感觉。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人一样,看到他写的字就仿佛见到了他本人。
他是一位被当今之人严重低估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具有独特之处,就如同庾信的文章历经岁月愈发成熟。到了他的晚年,其散文犹如龙虎在孕育气息,既能摒弃旧的,又能吸纳新的,达到了极为高超的境界。
他的文章内容很宽博,却并不芜杂;笔调通达,能够自如地表达,显得平和且舒展;文字精致,经过了洗炼,显得成熟而老到;笔法玲珑,摇曳生姿,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读起来充满机趣,让人有会心之处,能开悟触动,心底会留存下许多愉悦的平静以及温暖的照拂。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在阅读孙犁。
饶宗颐 :《文化之旅》
文质兼备,而后可称为君子。一位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大师,其文章必然也是出类拔萃的。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先生对于文章,可以说是内心宏大而外在奔放啊”,用饶选堂的文章来验证,确实如此。
饶宗颐
国学修养深厚,他置身于民族文化之中。家国情怀圣洁,他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他的文风沉郁顿挫,风流蕴藉,既能左右逢源,又能排山倒海,所折射出的是古今汉语的生死流转。
陈从周 :《说园》
江南有盛美的文物。这里有贵介的风流,也有学人的深致。李渔有着淫奇的考据,袁枚蕴含着思绪的趣味,文震亨有着雅人的致趣,高深甫有着茶熟香温的韵味,这些在陈从周的文字中,都展现得既广泛又细致且有余。
那么简单的一句话,这是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状态,都意味着爱上层楼,并且汲古探新。
阿城 :《闲话闲说》、《常识与通识》等
红羊带来丧乱,文章因此坠废。阿城此人,在人间游戏,是个文字玩家。他竟然能做到大俗又大雅,是教外别传的那种,荤的素的都不忌讳,真形成了一家之风格。
阿城
他的散文,最为重要的部分,处于表面之下的底层深处,隐藏在句子的背后,是思想的深刻之处。
王鼎钧: 回忆录三部曲等
过去人们常说,国家遭遇不幸之时,往往是诗家成就幸运之际。在天下陷入丧乱、内外交相哄闹之后,浪子王鼎钧逐步成长为散文领域的大家王鼎钧。
他被国家所弃,却深受文章喜爱。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尽管繁华已如过往云烟,但在描写人间万事时,仍隐隐带有富贵家儿的气息。这是对故国的回首,如同“多情应笑我”般的回光返照。那种羁旅的情思,与笑忘歌哭的人生感念相互交织,情感深厚且意韵真挚。
王鼎钧
这是好文字。这种好并非当下时代作者所擅长的,不是那种仅仅停留在辞藻堆砌的技巧,而是深深悲怆于时代之后所展现出的叹息与从容并存。
吴鲁芹有《鸡尾酒会及其他》《瞎三话四集》《余年集》《暮云集》《师友文章》(即《吴鲁芹散文集》套装 7 册)
妙曲,从听到弦歌就能知晓其雅意。好文,只需尝鼎中的一小块肉就能知晓其味道。吴氏的文,让我们借此得以看到名门正派的英国随笔风究竟是什么。
深耕细犁,广种薄收;朴素,腴厚,俏皮,琐屑,妩媚,精致;闲居时读书,能博通蕴藉;述愿怀旧,显得晶莹和谐;议论纪游,能自成一格。
我生来或许就缺乏诗人的气质,我早起大多是为了赶路,而非为了看花。然而,他却将散文的田地拓展成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纵情狂欢的阵地。
龚鹏程有《四十自述》,还有《书到玩时方恨少》,另外还有《多情怀酒伴》等。
近三十年来,文体变得日益浇薄,才调也变得荒疏秽浊。稍微有一些创作的人,勉强称之为文。龚氏始终没有忘记中原,在海岛之地继起奋发。他具有如龙如象般的姿态,连鱼鸟都为之惊讶。他真的是当今文苑学界极为罕见的人物。
其文,既有才学相互辅助,又有古朴之风,稍微带有风度,偶尔能见到奇崛之处;其学,犹如使用大斧大刀,遇到佛就杀佛,像龙象相互蹴踏,必定要取得胜利才罢休。我们读了这样的文章,心中生出欢喜之情,感叹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
此人具有第一流的天分和才情。回顾过去的百年人物,或许只有钱钟书能够与之并驾齐驱,一同在文学的领域中一较高下。
聪明超于常人,阅历超于常人,文字超于常人,思想超于常人,学识超于常人。这些体现在文章中,便是那沛然不可抵御的超然之态与霸气。
可惜的是,人过于聪明,这会对成就造成限制。古人曾谆谆告诫,宁愿显得笨拙也不要追求灵巧,宁愿显得丑陋也不要追求妩媚,这实在是很有道理。
林谷芳有《千峰映月》《禅两刃相交》《如实生活如是禅》《一个禅者眼中的男女》《谛观有情:中国音乐里的人文世界》《十年去来:一个台岛文化人眼中的大陆》《画禅》等作品。
当代人以散文论禅,独步天下,谁与争锋。
如果说佛学的源头在印度,那么禅理更适宜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中国传统的哲学中心主张“天人合一”,常常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散文正是这种过往古代流传下来的风气。
论文字,大气苍悠,广博深邃,有不可阻挡之势。论思想,向天而呵,对地而问,审视自己,揣度他人,学理通达天人。其人的所思、所信、所行蕴含着哲思的深厚底蕴;其文在事理与现象相互映照、相互启发的过程中,迸发出深刻的哲理。
余光中:全部散文集
哲人已萎,典型常在 。
出身大陆的人,若再寓居海外或者异国他乡,他们身上的乡愁是双重的。两种文化相互冲击所形成的文字,通常比较耐人寻味。余光中可以称得上是大家。
曹捷(杨非劫):全部专栏文集(电子书即可)
有人说他崇洋媚外,而他自己则声称是崇优媚好。我评价他是语不惊人便不肯罢休,他则自嘲身份低微却不敢忘记忧国之情。
香港有专栏作家,曹氏在其中当属一号人物。然而,他一天要撰写八个专栏,左右同时发力,八处用心,这样难免会出现好坏不一的情况。
平民谈论政事,难免显得天真;普通百姓发表议论,怎能避免呢?保持沉默、低调是一种努力,哪里敢奢望在典籍中留下名声呢?
陈之藩:《陈之藩散文集》
以物理学家成为一流散文作手。
有些事情正在被埋没,尽管他们有被认识和思考的价值。
张宗子 :《书时光》
武汉大学在 1949 年之后培养出的散文作家堪称优秀,然而他却较为寂寞。
张宗子的寂寞,并非只是文人那种悲春伤秋式的一味搪塞。这种寂寞,乃是人类内心深处所蕴含的寂寥与悲哀。他与他同名的前辈,在这一点上有着精神层面的相通之处。
摄影:张克纯
读到这么好的文字,不免“时彦殒落”之感。
唐诺:全部作品
文崇尚简洁朴素,遵循自然之道。它真实、饱含深情且有质感。那种持续不断的充沛之感,难以想象是通过咖啡喝出来的;那些高低起伏的长句,我无论如何都难以学会。
刘铮\乔纳森 《始有集》(不佳,最好网上找其文章)
难以想象,一个人能够读如此之多的书;一个人,其文字能够达到这般优秀的程度;一个人,其思想能够拥有如此深刻的见识;一个人,能够对名利保持如此淡泊的态度。
这么一个年轻人,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才学博学让人叹为观止。
张中行:只推荐《负暄琐话》
知堂传人,文字岂能平庸
含嗔隐悲、载沉载浮的目光永留纸上。
流沙河:全部文集
谷林:《情趣 知识 襟怀》、《书边杂写》、《书简三叠》
丹黄并施,书写得细密整齐,不愧是劳氏的子弟;秉持着实事求是,对所闻有所疑问便保留,果然是止庵的恩师。
暮年时能得到愉悦,其中蕴含着顿挫环荡的情味,文字带来的快乐,斜斜地溢出来,尽显书卷之气。阅读谷林的作品,不仅能探寻到知堂的韵味,那亲切得仿佛可以触摸到的感觉,以及如逝去般的古意,都蕴含其中。
文字上佳,情意也好,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
台静农:《龙坡杂文》
谈文论艺,或怀旧忆往。在字里行间,学问与性情相互辉映;于弦外之音,耿介和圆融融为一体。
人生实在艰难,人生的大道有很多分歧。原本以为可以停下歇息,却没想到最终会死去。经历了诸多世事的沧桑变化,难以书写成信;自认为处于忧患之中,情理又该寄托何处呢?只是看到那些不同寻常的事物,怎能不感到悲伤呢?
思考极为深刻却不晦涩,情感极为真挚却不伤感,如同春风拂面般的话语,纯粹地展现出儒者的风范,所记录的文人的琐碎之事,都与时代的运势相关。
金克木:全部散文
大师啊大师,写什么都是大师。
胡兰成:全部文集
悠悠文章在,欲辩已无言
钱钟书 :《谈艺录》、《管锥编》、《容安馆札记》
暗室一炬,文化灯塔。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
千年学问犹如鲁殿的灵光;百年文章如同殿军的绝响。《谈艺录》等这些书籍,岂仅仅是学术著述呢,更是最为美妙的文章。在他的掌控下,尊贵的汉字仿佛变成了奴仆,能够排兵布阵,随意驱遣,充满自信且毫无怨言。
当代有一位散文名家是李娟,她在二级候补名单中。推荐她的作品有《我的阿勒泰》以及《阿勒泰的角落》等。
过去,我执念认为,要写好散文第一步是多读书。
李娟的文字让我恍然大悟:真诚与佛性是相契合的,它能贯通文人心血脉络。它是可爱的,是欢喜的,是很美的,能够与天地精神相互往来。
李娟没有可用来洗涤的繁华,只有可供诉说的善良。她是一位八零后的柔弱女子,既在新疆,也在人间。她用手写自己的内心,经营出了一片极为稀有的文字沃土,从此,风吹过,花落下,摇曳生姿。
庄因: 《流浪的月亮》
散文家庄因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庄严,曾担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副院长,如今的故宫牌匾便是由庄严所书写;他的岳母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台大历史系读书时,李敖是他高一级的学长,二人有过交往。
他的散文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有的真挚,有的严肃,有的跳脱,有的萧瑟。这些故事无一不是闲笔,却又无一不是寄托。在他悯人的目光中保存着灼热情怀,在繁复的述说里隐藏着尖锐秉性。
伍立杨的作品有《梦痕烟雨》,还有《浮世逸草》,以及《霜风与酒红》,另外有《墨汁写因缘》,同时还有《时间深处的孤灯》
南冥有木,彷徨乎无为其侧。
非颂非弃,散文中充满着冷峻的哲思。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
我们现在谈及王小波,谈及他当年所谈论的那些问题,就好像是在回溯一个极为遥远的时代,这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怪异。
对于更多读者来说,他不仅是作家,更是“爱情王子”,也是“行吟诗人”,还是世界上最有趣的灵魂。他撩妻时必定携带书籍、拖鞋与鲜花。他会在凌乱的五线谱上写下情诗,然后若无其事地送到你手中,接着亲吻你,对你说“你的名字,就是最好的爱情”,而此时的你面容或许已不佳,日渐衰老。
只是,我们应该纪念王小波,他的精神遗产更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最不应忘记的是,他极为热爱自由,敢于反抗压制,喜欢唱反调,绝不妥协,他的心智一直在思索,精神质地是那样骄傲、明智且有尊严的。
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对王小波的纪念,其实是一种怀念,更是对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深刻情感的缅怀,以及对内心真相的缄默。我们纪念王小波,最应当纪念的,并非所谓的“行吟诗人”,而是一位“中国问题思想家”。恕我直言,倘若仅仅是“浪漫”,中国任何一家发廊店的小哥,都更清楚如何让女人眼花缭乱、春心萌动。
李银河若只让我们铭记前者,使“真正的”王小波继续被埋没而不为人知,那便是在背叛他的夫君。
胡文辉创作了《最是文人》,还创作了《书边恩仇录》,以及《广风月谈》,同时有《拟管锥编》和《洛城论学集》。
不失为岭南才子遗绪。
赵越胜 :《燃灯者》
吼声暴起,声震四壁。
描写经历过的历史近景,它不是秦汉魏晋那样的远景。因此,个人的体验是极为深切的。
思想、情感和意志未相互糅合,而是存在于文字之中,并且能够率性地表达出来。这便是生命经历与文字之间所具有的缘分。
梁文道 :《我读》《常识》等
读书广博,文字可观。通达不失尖锐,宽厚无碍批判。
扬之水 :《棔柿楼读书记》《诗经别裁》《棔柿楼集》等
文思并茂,学识兼具,当代第一才女。
赵园 :《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
如果一种文章,文字漂亮而无情,那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分裂。
赵园的文字既文雅又驯顺,同时饱含深情且念旧。她的笔下汇聚了破碎的梦想与情怀,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流露出伤感与无奈的徘徊。在她的笔下,历史显得仓皇如幻觉。
杨牧:《奇来前书》、《奇来后书》
一边是经验性感受和描述,一边是思想性反省或沉思。
林文月: 《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等
连雅堂有个外孙女,她是连战的表妹,也是台静农的得意弟子,并且是台大的名教授。
温文尔雅,大家闺秀。凝思运笔,纷繁婉丽。
白先勇:《昔我往矣》等
老兵卸下盔甲踏上返乡之路,这途中充满了哀伤的思绪。就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在文字间飞来飞去。
昔日年少时,开始踏上征途,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青青的柳色;归来回乡时,双鬓已如银丝,即便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漫天飘着雨雪,又怎能不令人悲伤呢?
北岛:《青灯》、《时间的玫瑰》等
文学家处于公私两个世界。北岛从事诗歌创作,在宏观家国层面展现,其面目较为模糊。若要认识真实的赵振开,若要阅读有韵味的文字,就必须阅读他的散文。童年之事、寻根之举、克难之程、亡友之痛,全都是过去的事情;文字中蕴含着真挚之情、深邃之意、伤感之味,呈现出梦一般的华丽。往昔的那些片段凝聚在充满诗意的篇章里,书写出了一代人的历史与沧桑。
罗韬:似无集
大隐隐于市的高手
李劼拥有 5 卷本的《李劼思想文化文集》,还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备忘》以及《枭雄与士林》等。
斥佛骂祖,元气淋漓。
第一流的文人必是第二个政府。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3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整理殿堂级散文作家名单:读一流文字置身文学江湖》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读书,必取法乎上,必去芜存精,读第一流文字而后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是一个道理;但学识依然有高低,文章必然存优劣,也是一个显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