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之际,人们对“假”字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凡是与“假”相关的新闻,其传播浏览量都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我们整理一些案例,以便大家在选酒时能留意到可能存在的坑。
黑龙江一酒商“套牌”自家进口葡萄酒2200箱
近日,黑龙江有一名从事进口贸易的男子。他发现自家从俄罗斯进口的某品牌葡萄酒销路挺好。接着,他就自己仿冒这款产品拿去销售。之后,这名男子被抓住了,并且被起诉了。这是一起比较少见的、被媒体报道过的、对进口商套牌自己代理的葡萄酒进行处理的案件。
东北网有报道称,牡丹江市东安区人民法院对东安区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关于王某假冒注册商标的这一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
2018 年,王某从事俄货贸易。他发现从俄罗斯进口的某品牌红酒销路不错,于是有了自己仿冒的念头。当年 2 月,王某在未获该进口俄罗斯红酒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山东某葡萄酒有限公司进行带料加工,加工出 2200 箱假冒半成品红酒。接着,他把这批半成品红酒运到山东的另一个地方,雇人在那里贴标、装箱。之后,再将这些红酒运到牡丹江市的一个仓库进行存放。
2018 年 6 月,王某在运输和存放假冒红酒准备进行销售时,被执法人员发现。执法人员依法对这些假冒红酒进行了扣押。该案由公安机关移送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东安区检察院审查后,公益诉讼部门认为,王某生产假冒红酒的行为,对不特定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危险,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需要对王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将其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立案。东安区检察院依据法律规定,因无符合条件的组织提起,首次以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向东安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庭审中,公诉机关指出,本案被告人王某进行了违法生产假冒红酒的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在民事方面,侵权人王某冒用他人的商标、名称等信息来生产假冒红酒,这种行为在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着危及众多消费者知情权以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所以王某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公诉机关建议依法判决被告在省级以上的新闻媒体上向公众道歉,并承担销毁被扣押假冒红酒的相关费用。被告人在法庭上当庭承认公诉人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并且表示愿意承担公益诉讼起诉人提出的民事侵权责任。法庭将会选择某一天来进行宣判。
百货店销售假冒奔富、作品一号,现场查获2640瓶假酒。
日前,辽宁省盘锦市的一家百货商店因销售价值 140 余万元的假冒奔富和作品一号。三名案犯被提起刑事诉讼,并且被判处总计 135 万元人民币的罚金,其中最高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抚顺市望花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20)辽 0404 刑初 162 号表明,从 2018 年开始,被告人李英策和苏某某从湖北武汉、深圳等地以明显低于正常价格购进“奔富 407”“奔富 707”“作品一号”等假冒葡萄酒,然后在他们经营的鑫昊百货进行对外销售。
被告人苏某某在期间帮助进行了粘贴防伪标识的行为,还向上线汇款以及向买家送货。被告人梅某某在期间帮助联系了买家。到案发的时候,李英策和苏某某的销售金额是 1080428 元人民币,梅某某的销售金额是 400000 元人民币。被告人李英策、苏某某、梅某某在 2020 年 1 月 15 日被公安人员给抓获了。案发之后,公安人员依法对鑫昊百货店内的物品进行了扣押,同时也扣押了被告人已经售出的奔富 407 葡萄酒,数量为 1571 瓶;扣押了奔富 707 葡萄酒,数量为 362 瓶;扣押了作品一号葡萄酒,数量为 107 瓶;还扣押了奔富空礼盒和防伪标识若干套;另外,也扣押了李英策采购的奔富 407 葡萄酒 100 箱,每箱 6 瓶。
经鉴定,被扣押的这些葡萄酒都是假冒注册商标的产品。在审讯过程中,公诉机关指出,被告人李英策、苏某某、梅某某清楚知晓所售商品为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却仍进行销售,且销售金额数额巨大。他们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第二百一十四条以及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犯罪事实清晰明了,证据确凿且充分,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来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被告人李英策、苏某某、梅某某认罪认罚。
基于此情况,法院在一审中作出判决:被告人李英策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同时需缴纳罚金人民币 60000 元;被告人苏某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且要缴纳罚金人民币 550000 元。被告人梅某某犯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同时宣告缓刑三年。并且,他还需缴纳罚金人民币 200000 元。
国内假酒情况严重,在国外同样存在问题。与国内的情况有所差异,国外的仿冒对象主要是高端大牌产品。并且造假的手段更为厉害,常常是专业买家也会受骗。
抓获中意合作假酒团伙
中国晋身葡萄酒进口大国行列之后,进口葡萄酒行业的乱象常常出现在报端,就连正规的葡萄酒进口商也遭遇了信誉危机。近日,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宪兵 Nas 成功破获了一个假酒集团。这个假酒集团由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组成。该集团长期从事贩卖仿冒托斯卡纳大区知名葡萄酒企业红酒的活动。他们查获了诸如 Sassicaia、Brunello di Montalcino 和 Chianti 等知名葡萄酒。
佛罗伦萨、普拉托和帕多瓦三省的省宪兵指挥部进行了合作。“Geminus”调查行动由皮斯托亚检察官办公室领导并结束。随后,对 3 名嫌疑人和一家在意大利及中国设有办事处的进出口公司执行了四项搜查令。中国人有部分人员,意大利人也有部分人员,一共 7 名人员被一起调查。他们进行生产、装瓶和销售活动(尤其在国外)。这些活动涉及带有虚假标签的假红酒,这些虚假标签与保证正版以及典型的地理来源相关。显著的标志以及图形和印刷特征,过度模仿了注册商标和托斯卡纳产名贵葡萄酒的包装设计。
通俗来讲,这个团体的行为是在国外采购带有背标的正规酒庄葡萄酒,接着对其进行自己加工正标这一操作,把普通酒包装成知名酒以及年份酒,然后让这些酒通过中国的进口通关流程,而消费者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或差错。
此案的调查始于 2019 年 3 月份。涉案企业位于 Pistoia 和锡耶纳。通过一个知名交易平台,查获了售卖可疑名酒的源头是这家酒厂。这家酒厂有大量葡萄酒运往香港和中国大陆。
通常是用没有标签的酒瓶进行包装,接着运到中国,之后在当地办事处贴上相关品牌标签。警方在海关和专卖局的协助下,于 La Spezia 港口查获了一批运往中国的红酒。通过主要品牌红酒厂商的渠道进行核对后,查获了这个大型集团。
这个事件给意大利很多酒庄敲响了警钟。小标酒由于欠缺市场监管,可能会危及酒庄自身的信誉。
酒商 克鲁泽的偷天换日
波尔多税务局在进行例行查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家名为皮雷的红酒贸易公司,其账目存在问题。这家公司被怀疑是用低端酒来以次充好,然后冒充名庄酒进行销售。
在当时,大部分酒庄会把酿好的酒液直接卖给酒商,而酒商负责装瓶。这使得酒商有了造假的机会,皮雷公司就是用低端酒液装入名庄酒的瓶中,从而造出了假拉菲和假玛歌。随着调查不断深入,调查人员发现,皮雷公司的客户当中,有一个竟然是当时波尔多最大的酒商克鲁泽酒业公司。这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波澜。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酒商,竟然也在售卖假酒。
案发之后,克鲁泽酒业的老板套用了尼克松在“水门事件”爆发后所说的话。他宣称,这一切都是手下人瞒着他做的,他对此并不知情。而这一事件被媒体戏称为“酒门事件”。原来,由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克鲁泽公司之前以高价买入的期酒,其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为了避免出现亏损,他们从皮雷公司购买了一批仿冒的名庄酒,以此来拉低成本。没想到,第一次作案就东窗事发。
网上买酒靠谱吗?
便宜、方便,且与线下买的商品无差别,这是大家选购网购买酒的主要原因。网上买酒时,能趁着商家有折扣、促销活动,淘到一些性价比高的葡萄酒,然后与家人朋友共饮几杯,憧憬未来。然而,消费者网购存在风险,存在真假混卖的情况,两三百元的红酒成本仅 19 块,其产品价格比正品便宜近一半。下面一起来看看一些网购假酒的新闻吧。
广东省公安厅日前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在这次发布会上,通报了广州“4·19”特大网络售假案以及广州特大假冒知名品牌红酒案。
2017 年底,广州警方察觉到有这样的情况:有人以销售部分其他正品红酒作为幌子,通过非法的渠道购入并非正规来源的普通红酒或者劣质红酒,接着只是简单地贴上防伪标签,然后就假冒正品在网上进行销售。据了解,贴上这些假冒的标签后,原本 19 元一支进货的普通红酒,摇身一变成为两三百元一支的澳洲畅销红酒!办案民警介绍,澳洲顶级品牌红酒原价 600 元以上,而电商平台只卖两三百元。与正品 600 元以上的价格相比,这个团伙卖的这款假酒能吸引很多买家,其销量最为可观。“仿冒的最贵的红酒正品价格是六七千元一支,他们卖的也是这个价。”近日发布会上,警方通报了一起特大假冒知名品牌红酒案,该团伙假冒的是澳洲品牌红酒。
该团伙成员开设的酒业公司
2、组织严密,正规公司做幌子
令人惊奇的是该案犯罪团伙具有链条性。各环节的犯罪团伙都分别成立了正规公司。他们通常通过电商平台来经营酒类销售。他们彼此在网络上相识。并且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售假链条。
假冒红酒的防伪标签
还缴获了大量包装材料。
有很多类似的事情,不只是红酒这一种情况。只要是与电商平台相关的,都存在这样的风险。并且,连京东都有过售假的消息。
近些年,假酒开始向中低端市场扩散。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仿冒高端酒,而是高中低各个档次的酒都有涉及。这对普通消费者的影响较为显著,因为中低端市场主要依赖大众消费。人们在买酒时存在诸多疑虑,并且也表示自己在买酒时其实并不清楚所买的酒是否为假酒。那么,所购买的酒容易是假酒吗?
问了大家4个问题:
1. 你会经常买酒吗?
2. 买什么类型的酒?
3. 选择酒的标准是什么?
4. 如果买到假酒以后怎么做?
比如你购买了一支拉菲,并且希望对其真假进行鉴定。在这种情况下,你至少还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到正品拉菲的图片,以及用于鉴别真假的攻略。然而,对于那些知名度不高的中低端红酒来说,你能够找到的关于它的信息几乎是没有的,更不用说去鉴定其真假了。
我们难道对假酒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邪不压正,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就一定能发现假酒的破绽。假酒即便做得再精细,也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既然是假酒,就必然存在漏洞,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就能识破它。
今天要介绍常用的鉴别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市场覆盖率最大的红酒。关于假的白酒的鉴定方法,以后有机会会详细介绍,在此暂不展开。现在主要介绍一些红酒酒标,因为酒标上如果有这些内容,那就百分百是假酒,千万不要去购买!
1,葡萄品种
法国红酒存在法定产区制度(AOC/AOP),波尔多属于其中一个法定产区。法定产区有专门的法律,这些法律对产区内的葡萄品种、种植密度产量以及酿造方式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关规定。在酒标上体现的是葡萄品种,而这也是我们鉴别真假的切入点。全世界的酿酒葡萄种类超过 6000 种。每个法定产区都有规定。本产区内只能使用特定的几种葡萄来进行酿酒。
以波尔多为例,在 2019 年 6 月 28 日之前,法律明确规定红葡萄品种有赤霞珠、梅洛(美乐)、品丽珠、小味儿多、马尔贝克、佳美娜。这意味着,只有使用这 6 种葡萄酿造的酒,才能够在酒标上标注为波尔多红酒。(后来新增的葡萄品种清单中包含 4 种红葡萄品种和 3 种白葡萄品种。)红葡萄品种有艾琳娜(Arinarnoa),还有卡斯泰(Castets),以及马瑟兰(Marselan)和国产多瑞加(Touriga Nacional)。白葡萄品种包含阿尔巴利诺(Alvarinho),有丽诺拉(Lilorila),同时还有小满胜(Petit Manseng)。然而,许多国内造假者并不清楚其中缘由。常常在所谓的波尔多红酒上,会标明所用的葡萄品种是西拉,或是歌海娜,亦或是黑皮诺等。这样做不仅会瞬间被暴露,还会闹出不少的笑话。
此外,法国有另一个著名产区叫勃艮第,这里出产的红酒所用葡萄品种较为单一,是黑皮诺。若你看到一款勃艮第红酒,其所用葡萄不是黑皮诺,那就可以确定这是一款假酒!通过法定产区和法定葡萄品种来判断假酒,是一种既简单又准确的方法。造假者明显缺乏常识,然而这一类让人啼笑皆非的假酒确实屡见不鲜。本人亲眼所见的情况就有很多。其中仅在网上销售的低价进口红酒方面,拼多多上就有不少。具体来说,不下几十回都有这样的情况。
其他产区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欢迎来评论交流。毕竟,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需要开瓶才能判断真假,那这种情况的意义是不大的。
2,中文标签
法律规定进口红酒需粘贴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列出了这款红酒的基本信息,包括产地和葡萄品种。若发现产地是法国波尔多,所用葡萄却非上述 6 种,那此酒可确定为 100%假酒。顺便一提,很多人认为没贴中文标的就是假酒,实则不然,没贴中文标肯定违规,但不一定是假的。
那么,如何避免买到假酒呢?最后他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1,心理原因
我们仔细想想,我们买到假货的原因,其实就是在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买单。 我们好好想想,买到假货这件事,本质上就是在为自身犯的错误承担后果。 我们静下心来想想,我们买到假货,归根结底是在为自己犯的错误付出代价。
当我们看到一瓶名庄酒,其价格只需一两百元甚至更低时,我们是否会犹豫是否要买下它呢?心里或许会想:“要是它是正品,不买就可惜了!”心里期望自己能成为那个幸运的、遇到“万一”的人,而这种“侥幸心理”或许是我们买到假酒的最大原因之一。
面对这样一款“年产量仅 3000 瓶”的葡萄酒,这种只有少数人才能喝到的葡萄酒,当你用几百元买到它时,千万不要觉得占了别人便宜,其实很可能你已经吃亏买到了假货。
不仅是葡萄酒,任何一个产品都拥有自身的生产成本。生产的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才会等于售价。这意味着售价或许会有变动,但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卖假酒是众多黑心酒商获取利润的方式,相同产品的成本价基本上是相差无几的。若要让价格拉开差距,首先就得把酒的质量拉开差距。所以,遇见价格与正常市场价格差别很大的酒时,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就是那个例外。
2,对酒的基础知识了解不到位
这里的“不到位”并非意味着必须要成为大师。普通消费者而言,了解基础常识,这是避免买到假酒的最为根本的办法。
当你看到一瓶价值一百块的限量版葡萄酒,在商品描述中竟然标注了橡木桶陈酿等信息。你脑海里首先会想:一个新橡木桶大概的价钱在 500 到 800 欧元之间,一个木桶通常是 225 升,那么酒庄是怎样收回成本的呢?酿酒确实是一件很有情怀的事情,然而这些葡萄酒是要进入市场的,不可能做如此亏本的买卖。当你手中的酒标着进口时,你需要考虑酿造成本、关税、进口商以及经销商等因素。你可以有机会多参加一些与葡萄酒相关的专业培训或者酒会交流活动,去了解一些葡萄酒的基本常识,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葡萄酒知识库。
3,隐秘的造假方式,很难被查处
事实上,进口商有套牌自己进口的葡萄酒产品的行为。这种行为在行业内早已广泛传播开来。
有酒商进口 1 - 2 个货柜的酒,接着在国内进行仿冒,这种情况 10 年前就已存在。有的在上海或者深圳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在山东找酒厂进行灌装。被仿冒最多的是法国酒,主要是法国的一些非知名品牌,既有入门级的,也有波尔多的。他们在山东灌装一瓶酒,成本是 7 - 8 元,却能卖到 20 - 30 元,相较于进口原瓶的酒,利润翻了好几倍。
进口 1000 箱,却卖出 2000 箱,这是不法商人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无疑是他们非法牟利的手段。他们这种做法漠视了合作伙伴的知识产权,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然而,这些酒商自行进口了一批相同的葡萄酒产品,他们具备了清关所需的各种单证,所有手续均为真实的。他们拿着真实的报关单证给他人看,却在销售同款的仿冒产品。并且这些产品是非知名的,经销商和消费者都不容易辨别出来,国外的供货商也无从知晓。他们的行为神不知鬼不觉,所以很难被查处。
一名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套牌生产商的逃避打击意识较为强烈。他们通常会在大约三年的时间后新成立一家公司,然后将原来的公司进行注销处理。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需要增强联合执法的力度,辅料供应商以及经销商更应当做到自我约束。
这种造假方式较为隐秘,那么应当如何对其进行防治呢?针对这个问题,目前主要的措施还是要依靠监管部门。
海关的职能是清关,而流通领域则由市场监管局负责。
不法商家以海关提供的单证为幌子。所以,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强联合执法,构建产品追溯体系,以保证进口数量与销售数量一致。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销售单据需保存一定年限,故而这种执法机制能够得以实现。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需要建立日常审查机制。当审查机制变得严厉时,这对于不法企业来说就是一种威慑。在不法生产企业的产地,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将这种不法行为切断。
企业在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都应加强自查。生产标签的企业在生产时要向客户索要品牌方授权书。经销商若长期与某家供货商合作,每年都要向供货商索要卫检证书,不能让一套单证多年不变。因为不仅仅是假货的始作俑者,一旦被查处,假货的辅料供应商和经销商都会承担连带责任。大家一起让假酒无处遁形,不再在市场上滥竽充数。
无论是网店还是实体店,消费者始终是长远发展的根基。店铺如果假货泛滥,迟早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多向身边的品酒师或发烧友咨询,在购酒时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往往能够大大降低风险。也可以选择正规的进口商或者葡萄酒从业者,有信誉的专业进口商或超市具备专业的选酒机制并且对进口流程进行严格监控。
给认真/良心卖酒的酒商点赞!
年底呢打一个广告:
遇到卖真酒的小伙,就嫁了吧!
遇到卖真酒的姑娘,就娶了吧!
在卖酒的路上不容易!尤其是2020年。。。。。。。
不管明天如何,来,先点“在看”再干了这杯!
祝大家开心快乐每一天!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4-152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年底关注假字热潮下,选酒注意酒商套牌案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年底了,人们对“假”这个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凡事跟“假”相关的新闻,传播浏览量居高不下。我们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