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诞生的那一批互联网企业,有的在早年就已消逝不见;有的持续进行转型,改变了模样;有些企业牢记初心,坚定地坚守着理想,像阿里从电商领域起步,围绕人、货、场景不断对自身的商业操作系统进行完善,造就了独树一帜的一片天地。天涯社区在坚守的同时也在进行转型,却一直艰难维持着。很多人提及天涯时,都充满了惋惜。
这个网站是 70 后、80 后的精神家园,其贴文界面二十年几乎未曾改变,那一抹淡淡的蓝色很容易勾起他们记忆深处的酸楚。他们这一代人有情怀、有理想、有追求,在虚拟的平台上,会因观点分歧而争执得面红耳赤,也会因兴趣相投而觥筹交错,甚至会因意见相左而动手。这些激情的碰撞使得用户能够完成常识的普及,能够审视价值观,甚至能够重构知识体系。如今,他们即便沦落在天涯,也会变成中年油腻大叔。
天涯曾制造众多热点话题,它一直处于幕后,将舞台交给那些精力充沛的网友。2019 年 4 月,天涯社区发布相关新闻,从“新三板”主动摘牌,全力向科创板发起冲击。科创板的初衷是吸引一批优秀科技类企业回归国内市场,天涯以当下的状况去冲击科创板,显得有些倔强,有些任性,也有些不自量力。这波操作让它成为故事的主角,从而吸引了一波人的怀旧。并且,它想要在资本市场进行最后一次拼搏,这充分体现了它对资本的渴望。
天涯发布的摘牌公告
这一波网友的怀旧有着挽歌般的意味。天涯的创始人将问题归咎于商业敏感性较弱,致使几次错过了资本风口,走了许多弯路……一个注册用户超过一亿的网站,曾经兴盛得迅速,如今消亡得急促,把问题归咎于资本,这表明反思并不彻底。
垂直领域的领跑者
用户们都知晓,天涯的版块分类较为详细。其中有具有影响力的主版,还有以城市为代表的副版。此外,还有一些细分的垂直领域,像专门讨论娱乐话题的娱乐八卦,专门讨论影视话题的影视天地,专门讨论科技话题的 IT 视界等。在天涯的鼎盛时期,大大小小的版块多达两千多个。版块划分得越细,就意味着用户人群会更加聚焦,同时也能给商业精准投放带来便利。
2006 年左右,天涯社区在海南等城市的版块中出现了“分类信息”。用户能够在这儿发布租房、求职、二手物品交易等各类信息。这个版块较为繁杂,基本上是本土用户为满足自身需求而形成的一个信息交互平台。
此时,腾讯通过 QQ 弹出框持续推广自己的拍拍网电商平台;58 同城尚未扩张至每一个省市,在未获得资本进驻之前,其扩张意味着高投入低回报,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更不必提及还处于未起步状态的阿里闲鱼。
天涯的信息分类具备诸多有利因素。天涯每开设一个城市版块,分类信息作为单独版块很容易被复制,管理成本能降低很多。而且,分类信息很实用,能作为本地网友黏性的有益补充。处于创业阶段的运营人员会不分周末地为用户整理信息,搭建买卖平台,这个平台蕴含着无限可能的商业价值。
分类信息平台运营了两年后被关闭,其中有诸多原因令人感慨。其一,由于发布门槛较低,用户利用机器发布了大量的垃圾广告,甚至还有色情广告帖,这增加了管理的风险。其二,随着运营的不断深入,这与天涯早期的运营理念产生了冲突。天涯的创始人邢明更看重人文情怀,而对商业运作有所轻视,他认为这样的版块与整个天涯的风格不相契合,并且他拥有一票否决权。
天涯创始人邢明(图片来自网络)
回头来看,分类信息的运营思路没有前瞻性。它只是顺应了用户的需求,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随后的运营人员从其中探寻到了商业价值。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或许能细分出更多像“58 同城”和“闲鱼”那样的平台,这对天涯的转型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分类信息被关闭,天涯自身在商业领域的探索大门也随之关闭。很快,二手交易平台和同城交易平台崛起了。当初的分类信息运营人员不禁挽额叹息,后悔不已。从这件小事能够看出,天涯的商业转型并非易事,其中包含老板的惯性思维、管理风险以及个体运营者缺乏决策权等诸多方面的考量。
随后,天涯在垂直领域的优势逐渐被削弱。炒股方面,有了和讯财经、东方财富网等平台,这些平台能导入个股涨跌数据,方便用户随时查看。讨论影视方面,慢慢流向了豆瓣,因为豆瓣有更直观的评分产品,而天涯影视评论中充斥着大量评论,这些评论只是在做无规则运动,其商业价值难以挖掘。在原创文学领域,盛大文学、中文起点网开始招揽优秀原创写手,这些写手的变现更快捷……
一个平台依赖头部用户生产原创内容,而大多数普通用户进行内容互动传播。当头部的原创用户流失后,版块内容会快速变得水漫金山,从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给版块的繁荣带来致命一击。早期的天涯用户能够为了荣誉而拼搏,然而后面的商业环境却沾满了孔乙己式的铜臭味,那些急于变现的用户自然会跟随资本的脚步。
马云在演讲中说过,很多人是因为先看见了才去相信,而少部分人是先相信了才去看见。在看见和相信这两者之间,那些能够坚守的人如果多一点耐性,或许就能够看见成功。天涯的坚守,恰恰与满足用户需求本身相契合。
多元化的需求不被人重视,这才是平台发展的障碍。
天涯产品裹足不前
互联网有句经典的口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用户能够不受专业的约束,对互联网产品提出各式各样的需求以及不同的意见。并且用户所期望的仅仅是那些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这些产品具备极简的特点、易于操作以及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等。
这句话也很容易误导人。
2009 年,微博兴起了。此后,天涯的头部用户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平台迁徙。其他平台在垂直领域取得了成功,这使得大 v 流失的情况更加严重。在多重夹紧的局面下,天涯逐渐失去了“话题制造”的优势。
天涯开始布局各类产品,需要适应新的互联网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变,以挽回流失的人心。天涯的每一次尝试,即便只是迈出小心翼翼的一步,比如修改一些页面的颜色,对字体进行调整,或者简单地调整功能排序,都要面对数以千万计的忠诚用户的“挑剔”。这些忠诚用户能够与天涯的创始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话,将自己的“不满”传达给天涯。创始人邢明是“最大”的产品经理,他从人文情怀着手,倚重网友的建议,对产品的上线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天涯2009年的网页界面
天涯社区目前的网页界面
回头来看,近十年间,天涯始终在追赶潮流。当发现游戏可赚钱时,便打造了网络版游戏平台;追赶微博,推出了“天涯鸭博”;追赶携程,大力打造旅游电商平台;为适应手机无线,推出了轻天涯产品以及天涯日报等产品……天涯一直在模仿,几乎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产品,即便学习别人成功的产品模式,用网友刻薄的评价来说,就是照搬也会走样。2018 年,天涯开始布局区块链。这一被视作“核武器”的产品,旨在重振天涯的辉煌。经过一年的运作,该产品陷入了困境,许多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凉意。天涯的创始人也感慨道,他们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天涯每次发生改变,就会有“守旧”的网友进行投诉。产品经理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包袱,他们需要综合老板、网友以及公司上下所讨论的意见,最终把一个极为美好的产品变成了“四不像”。
这些年,天涯文学是网络文学的原创地。然而,在客户端上却找不到其入口。许多用户打开天涯客户端后,会感到一头雾水,既找不到相应的版块,也不知道如何发帖。首页所承载的内容杂乱无章,用户的体验根本无从谈起。这意味着天涯被移动互联网所抛弃。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513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1999年互联网企业回顾:阿里与天涯社区的坚守与转型之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天涯曾经热闹过,辉煌过,帮助过很多人,成就过很多人,在互联网发展历程当中写下浓厚一笔,这就够了。文|晓寰那一批生于1999年的互联网企业,有的早些年就已消失匿迹;有的不断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