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患者掌握一些中药煎服常识有用。
1煎煮器具的选择:
煎煮中药的容器可选用砂锅、砂罐或搪瓷制品。其中,以陶磁砂罐为最佳。也能够使用不锈钢容器。然而,不能使用铜、铁器或铝锅。因为金属离子容易与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发生反应,极有可能致使中药失去药性,或者产生其他副作用。
2水的选择:
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均可。
3浸泡:
中药用冷水浸泡 30 到 40 分钟左右是比较利于煎出有效成分的。不能用热水浸泡中药,因为热水会在药的表面生成一层膜,而这层膜会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
4火候的控制:
一般中药以武火(大火)开锅后文火(小火)保持沸腾就可。
5煎药时间的把握:
浸泡好的中药需要煎煮两次。一煎时,要加水没过中药 3 - 5 厘米,煎煮 30 分钟左右;二煎则需 15 分钟左右。之后将两次煎液合并,就可以按照医嘱服用。不过,解表药只需煎开后 20 分钟左右即可;补益药可以用小火慢慢煎煮 60 分钟;对于矿物、介壳类以及有毒中药,需要多煎一些时间。吸水性弱的矿物等和贝壳类药材及芳香解表剂、攻下药剂等,不宜多加水,只需淹没药材就行;吸水性较强的药材(如茯苓、山药等)以及植物花、叶类等,应适量多加些水;质地坚硬、黏稠且需久煎的药材(像黄芪、龟板等)以及滋补调理药剂(如六味地黄汤)等,由于煎药时间会延长,所以必须多添加水量;二煎加水只需没过药材饮片即可。
6特殊药物的煎法:
一般有毒性成分的药材,如川乌、草乌、细辛、生半夏等,需先煎,这样才能降低、缓解药物毒性,同时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有些矿石、贝壳类药材,像石决明、牡蛎、龟板、珍珠母、玳瑁等,它们质地坚硬,含有钙盐、胶质、氨基酸、蛋白质等,且这些药材所含重要成分都分布在药材组织的间隙,所以须久煎来获取有效成分,否则会降低疗效。先煎的药材最少须先煎30分钟,后放入其他药材同煎。
有芳香性、含挥发油的药材如薄荷、紫草、豆蔻、肉桂、沉香等,一般需后下,因其有效成分易随水蒸汽扩散掉。有些中药像钩藤、大黄、青蒿、徐长卿等,其有效成分能溶解在水中,这类药入锅久煎化学成分易变,也应后下。后下就是在其他药物即将煎煮好且取汁之前的 10 到 15 分钟,将后下的药材一次放入锅内一起煎煮。有些贵重中药需要单独煎煮(单独炖制),例如人参、西洋参等;有一些胶类的中药需要溶化,像阿胶、鹿角胶等;还有些中药需要用纱布包裹后煎煮,比如旋复花、车前子等与其他药一起煎。
7煎药取汁:
患者在家若没有煎药专用无纺布袋,可选用干净纱布来包裹药物。还可以直接把中药放在锅中进行浸泡煎煮,不过需注意,包煎、另煎的药物除外。煎好后的中药,要用干净纱布进行过滤从而取汁。
8服用方法:
煎出的药汁,每天需服一剂,可分 2 至 3 次服用。若遇特殊情况,可一日连服两剂,以提升疗效。煎好的汤剂通常宜在饭后一小时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在饭后服用;滋补药宜在空腹时服用;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慢性病宜按固定时间服用。一般来说,中药汤剂应当温服,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凉服,具体要依据医嘱来确定。
9药物保存方法:
冷藏避光保存,装药容器忌铁器。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512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中药汤剂煎煮全攻略:器具选择、水质要求、浸泡技巧与火候控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煎煮器具的选择:煎煮中药的容器应选用砂锅、砂罐或搪瓷制品,以陶磁砂罐为好,也可以用不锈钢容器,但不能用铜、铁器或铝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