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为何叫“钱”?
调戏为何说是“吃豆腐”?
工资为何又叫“薪水”?
“囊萤映雪”,确有其事吗?
“猴年马月”,真遥遥无期吗?
“革命”原是王者易姓
“鸠占鹊巢”原是借喻新娘婚嫁
……
这些常见字词你都认得,但它们背后的内涵你都知得吗?
汉字延续至今且一脉相承,它是世界文字史上的一朵奇葩。最早有甲骨文,之后有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直至如今的简体字。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会随历史与文化的变动而改变,其中古今异义的情况不少。而且时过境迁,在特殊背景下产生的词义,如今已让人难以理解。如果不能知晓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就无法真正地使用汉字。
想要解开汉字密码
你需要一本最新版《汉字里的中国》
《汉字里的中国》(增订本)
陈璧耀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2021年3月
定价:68.00元
初版入选了 2018 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此次增订,作者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称谓篇”。同时,还补充了初版没有的文章以及遗漏的文字。并且对初版中的内容进行了润色改善。
《汉字里的中国》(增订本)是一本普及汉字文化的杂谈读本。在原版的基础上,新增了“称谓篇”以及一些之前未收录的文章,从而让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和完善。本书通过对常见的字、词、语、称进行追根溯源,并且反复进行比较,去除错误留存真实,充分挖掘出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一个字、一个词,都蕴藏着大千世界;追寻其原始到最终的过程,能够探寻到文化的密码。集知识性、学术性、趣味性和文化内涵于一体。
作者介绍:
陈璧耀是一位资深语文学者,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专注于古代文化和汉字的研究,著有《古代文化常识百话》《唐诗名句品读》《国学概说》《文史百谭》等著作。他还主编了《成语小词典》《新编成语大词典》等。多年来,他陆续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咬文嚼字》《中文自修》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
名家书评
璧耀兄治学的对象是中国文字,他秉持着科学态度。正因如此,这本《汉字里的中国》便拥有了一种雍容的气度,而没有那种脸红气促的叫卖腔调。
本书的学术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相融合。它就像水中的盐花、蜜中的甜,无痕却有味。释义能够经受典籍的考察,典故经得起史书的翻检。讲解不仅有理有据,而且有扎实的史料依据和完备的逻辑说服力,既可靠可信又可用。
精彩书摘
红尘,尘何以色红
红尘是一个传统的古语词,其意思是尘土或尘埃。如果仅从字面去理解,那就是红色的尘土。
尘土为何会呈红色呢?唐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或许可以作为最好的注解。玄宗十分宠幸贵妃,贵妃想吃蜀中新鲜的荔枝,于是就派出一骑快马,清晨从蜀地出发,大概是以八百里快递送紧急公文的速度挥鞭催马,赶到长安时已经临近黄昏。在那个时候扬起的尘土,映照在夕阳之下而呈现出红色,杜牧因此有了“一骑红尘”这样的形容。“红尘”从字面意义来看,指的是红色的尘土。然而,实际上它还蕴含着另外的象征意义。
“红尘”一词最早出自西汉班固的《西都赋》。其内容为:喧闹的人流和车马扬起满天尘土,尘土从四方合拢,满城都是,散向城里所有百姓之家,且与烟云相连。这表明这里的“红尘”是用来形容都市的热闹与繁荣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常被用来表示“尘世”,用于形容尘世的繁华热闹。接着,它被泛化,借指“人世间”,即人类生活的凡尘俗世,也就是现实世界,以此与佛居住的“净土”和彼岸世界的“出世间”相对。
“红尘”的中心词是“尘”,“红”是用来修饰它的。然而,“红”属于暖色,这就赋予了它热闹的含义。就像北宋词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它表明了“红”所包含的热闹之义。
“红”在汉语中具备其他象征意义。例如,运气佳被称作“红运”;女子容貌美被称为“红颜”;受上司看重被称作“红人”;知名演员被称作“红角”。这些都表明,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红”所象征的是世人对生命与人生的追求,同时似乎也包含了人世间的各种诱惑。而作为中心词的“尘”,其最初的意思是尘土、尘埃。繁体写作“塵”,从鹿(原本从三鹿)与土会意,意思是鹿群奔跑时扬起的尘土。尘土会让人联想到污浊,因此在佛教名词中,被借用来作为梵文“Pajas”的意译,被定义为能够污染人清净之心的外物。《净心诫观下》中说:“为什么叫做尘呢?因为它能玷污净心,接触身体就会变成污垢,所以叫做尘。”《法界次第上之上》也说:“尘的意思是以污染为义。”以能污染清净,故通名为尘也。”
“尘”有污染的意思,后来虚化成为外部环境对人心的污染。接着又引申出指世俗的含义,并且与“红”组合成“红尘”,借此来指代繁华的人世间。这种含义大多被佛家和道家所借用,之后就成为了汉语中的常用词。《红楼梦》第一回提到那块石头:“它原本是没有才能去补天,幻化成了人形来到人世间,被那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带入了红尘,引领着登上彼岸的一块顽石。”顽石因补天无才而难以留在仙界,于是被带到了红尘之中。还说:“那红尘之中存在一些乐事,然而却不能长久依赖。”这意味着人不能过度沉迷于物欲的红尘世界。正因如此,佛教才有了“看破红尘”的说法。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50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探索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汉字里的中国增订本揭秘钱、薪水、猴年马月等词汇起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钱为何叫“钱”?调戏为何说是“吃豆腐”?工资为何又叫“薪水”?“囊萤映雪”,确有其事吗?“猴年马月”,真遥遥无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