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就可以使伤害降到最低。破坏性地震从人开始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仅仅只有 12 秒钟。在这极为短暂的时间当中,我们需要保持沉着冷静。并且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迅速做出能够保障安全的抉择。
家庭避震秘籍
冷静判断
地震发生时,头脑保持清醒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镇静,才能够运用平时所学的地震知识来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要记住,近震通常是以上下颠簸开始的,之后才会左右摇摆。而远震则很少有上下颠簸的感觉,主要是以左右摇摆为主。
就近躲避
感觉晃动较轻时,意味着震源较远。此时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即可。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所需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所以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千万不要耽误时间。
选择合适避震空间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包括:没有支撑物的床上面;吊顶以及吊灯的下方;周围没有支撑的地板之上;玻璃(包含镜子)以及大窗户的旁边。
做好自我保护
选择好躲避处后,要蹲下或坐下,让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也可以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这样能避免在震时摔倒,或是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要保护头颈部,低下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还要保护眼睛,闭上眼以防异物伤害。如果有可能,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灰土、毒气。
学校避震秘籍
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
教室无论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需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躲到各自结实的课桌下面。一定不要慌乱且拥挤地向外逃跑,等地震结束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疏散。
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
在开阔地方时,可以原地不动并蹲下,同时要注意保护头部。要特别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绝对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等地震过去之后,再按照老师的指挥行动。
特别提醒
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
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
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
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
户外避震秘籍
户外遇到地震时,要就地选择开阔地,然后趴下或蹲下进行避震。不能乱跑,要避开人多的地方。也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需远离山崖、陡坡、河岸以及高压线等。还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比如楼房,尤其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同时要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像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要保护好头部,需要避开危险的地方。要避开以下这些危险场所:狭窄的街道;危旧的房屋;危墙;女儿墙;堆放着砖瓦及木料等物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秘籍
群众集聚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讳慌乱。应该有组织地从多个路口快速疏散。否则就会造成秩序混乱,相互挤压,进而导致人员伤亡。
如果你在体育馆遇到地震,要沉着冷静。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也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地震发生时,你身处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场所。此时,你应选择结实的柜台、诸如低矮家具等商品旁边,或者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然后就地蹲下。要用手或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以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后,再有序地撤离出去。
正在上课的学生,需在老师的指挥下立刻抱头、闭眼,然后躲到各自的课桌下。绝对不能随意乱跑,更不能跳楼。地震结束后,要有序地撤离教室,前往就近的开阔地带进行避震。
正在进行比赛的体育场,需马上停止比赛。同时,要稳定观众的情绪,避免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并且,要以有组织有步骤的方式,向体育场外进行疏散。
写字楼内避震秘籍
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这是国际通用的避震守则。国内外有许多起地震实例显示,在地震发生的那短暂瞬间,当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或砸伤的概率是最大的。千万不能在慌乱之中选择跳楼,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
寻找安全空间躲避
蹲在暖气旁较为安全,因为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具有网络性结构且富有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容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良好,不容易导致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能够延长存活期。更为重要的是,被困人员可以通过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特别提醒
躲在茶水间或卫生间等小开间时,要尽量离炉具和煤气管道远一些。如果茶水间或卫生间处于建筑物的偏僻角落,并且隔断墙是薄板墙,就不能将其选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就会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会受阻,四肢也会被缚。这样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会加大,被击中的概率比站立时大 5 倍,并且很难机动变位。近水不近火,这是在都市震灾中确保能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被困后,要尝试与外界取得联系。除了可以使用手机联系之外,还可以敲击管道和暖气片。
震后自救常识
地震时若被埋压在废墟之下,此时周围一片漆黑,且仅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能惊慌,要保持沉着冷静。要树立起生存的信心,坚信会有人来救助你。还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自己。
地震之后,通常还会有多次余震发生,所处的境况可能会持续变差。为了避免遭受新的伤害,应当尽量让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得更好。在这个时候,如果应急包在身边,那么它将会在你脱险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保护呼吸保持畅通,要将头部、胸部的杂物挪开。当闻到煤气、毒气时,需用湿衣服等物品捂住口、鼻。要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以及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同时要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可用砖块、木棍等去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变得更糟。
如果无法找到脱离险境的通道,那就尽量把体力保存好。可以用石块敲击那些能够发出声响的物体,以此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进行哭喊、急躁以及盲目行动,因为这些行为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要尽可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选择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如果受伤了,就需要想办法进行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较长,且救援人员未到,同时也没有听到呼救信号,那么就需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中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要尽量去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在必要的时候,自己的尿液也能够起到解渴的作用。
如果你处于三脚架区,那么可以借助旁边的物品来保护自己,防止余震再次对自己造成伤害。接着,将手和前胸伸出来,把脸前的碎石子清理干净,以便自己能够呼吸,等待他人来救援自己。
震后互救秘籍
有关资料显示,震后 20 分钟获救的话,救活率能达到 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救活率就下降到了 63%。在震后 2 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里,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 58%。这些人并非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果能及时救助,他们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掩埋在废墟之中。灾区群众通过自身的自救行动,以及相互之间的救助,使大部分被埋压的人员重新获得了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这种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意倾听被困者的呼喊、呻吟或敲击声。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先确定被困者的位置,尤其要确定头部的位置。然后再进行开挖抢救,这样可以避免在抢救时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2.先抢救容易获救的被困者,如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
抢救时,首先要将被救者的头部暴露出来。接着,要迅速地把被救者口鼻内的灰土清除掉,以此来防止其窒息。之后,再进一步暴露被救者的胸腹部。
对于被埋压时间较长的幸存者,首先要给他们喂一些含盐的饮料,然而不能给予高糖类的饮食。接着在挖掘的过程中要进行支撑,并且要注意保护被救者的头部以及眼睛。
对于怀疑有骨折或者颈椎、腰椎受伤的被救者,在抢救时绝对不能强行拉扯拖拽。因为这样做会避免二次损伤,所以要想办法让其全身暴露出来。
对于被抢救出来的幸存者,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现场救护。
避震三大原则
因地制宜,正确抉择。
住的是平房还是楼房呢?地震发生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否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的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的远近情况如何?室外的环境是否开阔且安全?
行动果断,切忌犹豫。
避震成功与否就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绝对不能迟疑不决、顾虑太多。当住在平房避震时,就必须行动果断,要么就近找地方躲避,要么赶紧紧急外出,千万不能来回往返。
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古人在《地震录》里记载:突然听到地震的变化,不可以急忙跑出室外。应该伏下身子等待确定情况,即便有房屋像倾覆的鸟巢一样,也还有可能保全像蛋一样的生命。意思就是说,在发生地震时,不要急于跑出室外,而要抓紧求生的时间去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者坐下的方式,静静地等待地震过去,这样的话,即使房屋倒塌了,人也能够安然无恙。
避震四大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到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仅有 12 秒钟。在这短暂时间里,你千万不可惊慌。你应依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倘若住的是平房,便可迅速跑到门外。要是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能跳楼,应立刻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时躲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者躲到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要迅速撤离,以防遭遇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若遇到地震,最忌讳慌乱。应立刻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等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保持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绝对不可带头乱跑。
避震远离危险区
遇到地震时在街道上,要用手护住头部,然后迅速地远离楼房,前往街心一带。在郊外遇到地震的话,要留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以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需要立刻停车。
被埋切记保体力
震后若不幸被废墟掩埋,需尽量让自己保持冷静,然后设法进行自救。当无法脱险时,要留存体力,尽力去寻找水和食物,以此创造生存的条件,并且要有耐心地等待救援人员。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501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地震防范与应对:如何在12秒内迅速做出安全抉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南宁,应急管理局,南宁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