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这部作品和作者为何会受到如此高的推崇?
要讲清楚,需从美国的独立开始说起。18 世纪时,英国皇室对北美地区的殖民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上进行高压管控,经济上进行压榨抑制。同时,殖民地各级官员贪污腐败,对殖民地居民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例如,1765 年毫无理由地设立了《印花税》,该税法规定,凡殖民地的商业契约、广告、文书、新闻报纸以及一切纸质文件,都必须贴上印花,税额从几便士到几英镑不等,违者要罚款或监禁,就连大中小学生的毕业证书上都要贴一枚,贴就需交钱,不贴即为非法。1773 年的《茶税法》让皇家关联的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的经销及价格,不允许公平竞争。管制和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的皇家军队的开支也由殖民地纳税人负担等。诸多苛捐杂税和剥夺自由的严刑峻法,最终促使北美殖民地人民“造反”了。
华盛顿的大陆军
大陆军由十三个州的民兵“起义”组成,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只能被视为“乌合之众”。他们的武器、服装和马匹都是自带的,家里有什么枪就带上什么枪,没有枪就带把刀,扛着木棍来的也有很多。装备简陋,衣衫褴褛,并且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华盛顿曾写道:士兵们的衣服不能遮蔽身体。夜晚没有毡毯。脚上没有鞋子,只能赤脚行军。从他们脚上留下的血迹,能够找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几乎时常没有粮食。
殖民地的皇家军队身着笔挺的红色军服,脚蹬高筒马靴,头戴高帮帽,军容十分威严。他们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给养充足。作战时,队形整齐,排枪齐射,战鼓如雷。不论从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来看,都占据着压倒优势。
大英帝国皇家军队
大陆军是因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而“被逼上梁山”的。既然已经“造反”,便没有了退路,也不想被“招安”,所以个个都如同“拼命三郎”一般,作战极为勇敢。同时,他们还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灵活机动,屡屡取得胜利。而“皇军”们则是万里迢迢来到殖民地服役,大多是为了“捞钱”发财才来的。真要让他们上战场卖命送死,他们内心是不情愿的,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呵呵呵……士兵们厌战情绪严重,再加上他们采用中世纪的战术,讲究气派,僵化保守,往往会陷入大陆军的包围之中,几乎每战必败!
在战场上,北美军队和人民团结一心且不断获胜,然而,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和迷茫却显现了出来。因为在他们传统的认知当中,有一些意识是深深扎根的,比如“我们都是女王的子民。”,还有“我们都是英国人或英国人的后裔。”,以及“我们为自己属于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感到骄傲。”现在我们虽被逼造反,但我们的初衷只是追求公平、自由与正义,反对那种严苛如虎的苛政,要驱逐和惩处那些贪官污吏,这意味着我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对于胜利之后该怎么办,我们毫无头绪,搞独立那是背叛祖国的行为,有人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敢说出来,而且就算真的独立了,谁来当国王又有什么区别呢?华盛顿这些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在战斗的间隙喝杯酒时,他们的祝酒词依然是:“为女王陛下的健康干杯!”然而,女王陛下却在暗中调兵遣将准备围剿他们。
这时,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来自英国,他以“一个英国人”的笔名发表了自己穷其半生的思考结晶。这是人类思想向文明方向的一次巨大跃升宣言,即《常识》这本书。说它是书有些夸张,实际上它就是一本几十页纸的小册子。这本薄薄的政论小册子阐述得简单扼要,但字字珠玑。它的思想前卫且高度极高,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即便在今天,也不是所有人类都能达到。内容正如书名所说,全是常识!
英国王室和贵族们并不神圣,并非天生“血统高贵”,他们的祖先曾是平民,甚至是平民中作恶多端的“坏人”,通过血腥争斗获取了土地和财富,其后代便成为了“贵族”;书中还写到,殖民地人民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根源在于君王、贵族和特权政体,驱逐和消灭贪婪的总督后,新上任的总督也好不到哪去,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走独立建国之路是必然的;殖民地人民起来摆脱奴役,为后代争取自由和权利,这是光明正大的正义,“忠君”的意识是极其愚蠢的!他大声呼喊:“让我们为宪章举行加冕仪式!在北美,法律就是至高无上的!”“将国王这一称号推翻,把它分配给那些有权利享受此称号的人民!”“只要我们能够构建出一个权力归属于人民的国家形式,给后代留下一个独特的、由人民授权的政体,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且划算的!”
在《常识》当中,潘恩首次运用常识的逻辑,将社会的定义与政府的定义清晰地加以区分。同时,他引入了“天赋人权”这一概念。潘恩持有这样的观点,即人人都生来平等。人的各种权利与生俱来。在未妨害他人天赋权利时,任何人(包括君王)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人类天生具有社会性。人们的相互需求与分工构成了人类社会。管理社会的公权力,是人们为防止相互侵害、让渡部分私权而构成的,其目的是保护个人权利。建立政府的唯一目的是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安全。人民和政府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契约。政府基于人民的信托行使公权力。人民可依据政府表现随时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再重新建立新的契约政府。潘恩提出了独特的宪政观念。他指出,宪法先于政府存在,政府只是宪法的产物。同时,一国的宪法并非其政府的决议,而是建立政府的人民的决议。
《常识》出版发行了,就如同在暗夜里忽然点亮了一盏明灯。这盏明灯一下子照亮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前进道路,还彻底改变了人们头脑中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认知和观念。一名记者在进行广泛的民间采访后,在报纸上发出了这样的调查结论:很多读过这本书的人,在仅仅一小时前还是反对独立、有着效忠女王思想的人,但读完这本书后立即改变了态度。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常识》卖出了五十多万册。那时北美总人口才两百多万,几乎每家都有一本,它成为了“平民的圣经”。它传到前方的大陆军部队里后,没有经过任何人组织。从上到下的士兵们都如饥似渴地开始阅读。那些不识字的士兵集体央求长官读给他们听。华盛顿后来表示,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发了一种巨大的变化”。军官们在喝酒时的祝酒词不再是“为女王陛下的健康干杯”,而是改成了“为胜利干杯!为独立干杯!”
把《常识》与美国建国的《独立宣言》放在一起看的话,就会发觉,无论是自由思想理论以及独立精神观念,还是人权至上理念和民主法治原则,《独立宣言》在这些方面明显是“抄袭”《常识》的。并且《常识》的文字描述更为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美国建国时的先哲,也就是《独立宣言》的作者们,也坦然承认《独立宣言》的思想精髓取自《常识》,还对此感到“引以为荣”!《独立宣言》的作者之一,第二任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曾言:“倘若没有潘恩的那支笔,即便华盛顿将剑举得再高,也都将是徒劳无功的!”这意味着,在美利坚建国的进程中,作为精神和思想领袖的是潘恩,是他高高举起了指引美利坚奔向自由民主的旗帜,并奋勇向前冲锋!
托马斯·潘恩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旗手,也是美国的思想之父。他身为英国人,以超越族群和国界的思想以及自身的亲自实践,首次诠释了“人权大于主权”,将人类个体的自由展现了出来。潘恩秉持的理念,让他在人类历史攀登思想高峰的进程中,成为至今无人能超越其高度的登山先行者,成为后世仰望的“世界公民”。他的思想开启了北美人民的民智,扫除了人们认知上的蒙昧,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而言,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常识》也必定会成为人类思想宝库里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常识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现象或规律,它也是人类认知中最朴素且最珍贵的财富,同时还代表着不受任何意识形态影响的事实真相以及终极真理。但很遗憾,人类对事物和世界的认知,大多是源于初次的信息或反复的信息冲击,也源于受种种偏见影响的教育引导或无人敢质疑的“传统”认识;这就导致很多反常识的观念固化为思维定式,比如,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口头禅:“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不知当初“发明”者,是其对自然现象认知混乱,还是刻意进行思维诱导呢?结果导致以讹传讹,代代相传!常识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一条大江大河,都是由无数的涓涓溪流和潺潺小河汇聚而成的,这是无一例外的!常识会告诉你:那句口头禅是对自然现象认知的一种反转!
常识无需“专家”去论证,也无需理论来支持。常识不会理睬那些冠冕堂皇的说教,也绝不认可观念中“从来如此”的说法。常识就是常识!常识的高贵之处在于,她敢于毫无顾忌地告诉人们:皇帝没穿衣服就是没穿衣服!
任何理论或观念,要判断它是真理还是谬误,通过用逻辑思维的方式,让它与常识相参照,那么它就会原形毕露。
常识,能解放人类思想的困惑;
常识,能清除人类头脑的反智;
常识,能颠覆你对世界的认知。
让我们高喊:为常识加冕!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9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常识与作者为何受推崇?从美国独立背景解读作品影响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常识》这部作品和作者为何会受到如此高的推崇?要讲清楚,还得从美国的独立说起:话说18世纪,英国皇室为了防止北美地区的殖民地摆脱对母国的忠诚和依赖,政治上高压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