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因为艾滋病的可怕性,所以都希望了解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常识问题。那么,大家对艾滋病的发病原因了解多少呢?说到艾滋病,大家或许会有很多疑问。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艾滋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我会为大家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艾滋病的发病原因
病原学
HIV 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人类慢病毒组,其分为 1 型和 2 型。现今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的是 HIV-1。HIV-1 是直径约 100 到 120 纳米的球形颗粒,由核心与包膜这两部分构成。核心包含两条单股 RNA 链、核心结构蛋白以及病毒复制所必需的酶类,其中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HIV-1 属于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会成为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因素。HIV-2 主要在西非存在,如今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都有被发现。HIV-2 的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嗜性和 HIV-1 相似,它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 HIV-1 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HIV 在外界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不强,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抵抗力较低。它对热较为敏感,经过 56℃处理 30 分钟或者 100℃处理 20 分钟,就能将 HIV 完全灭活。巴氏消毒以及多数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都可以灭活 HIV。像 75%的酒精、0.2%的次氯酸钠、1%的戊二醛、20%的乙醛以及丙酮、乙醚和漂白粉等,都能够灭活 HIV。但紫外线或γ射线不能灭活HIV。
流行病学
流行概况:WHO 报告在 2010 年,全世界存活的 HIV 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总计 3400 万。新感染的人数为 270 万,全年死亡的人数是 180 万。每天有超过 7000 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个地区都存在流行情况。但 97%以上的流行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以非洲最为严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的重灾区有可能从非洲转移到亚洲。中国 CDC 做出估计,在 2011 年底的时候。我国有大约 78 万存活的 HIV 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全年新增加的感染者有 4.8 万人。死亡的人数为 2.8 万人。疫情已经覆盖了全国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当下我国正处于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并且已经从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进行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其二,静脉注射吸毒方面: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且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 HIV 传播途径。④血液及血制品方面(包含人工受精、皮肤移植以及器官移植等情况)。像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一同吃饭喝水、共同使用厕所和浴室、共同使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这类日常生活接触行为是不会传播 HIV 的。
人群普遍易感,这属于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 HIV 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的人;经常输血及血制品的人;以及 HIV 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
发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过程
1.原发感染
HIV 借助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其中包含第一受体和第二受体。HIV 进入人体后,在 24 到 48 小时内能够抵达局部淋巴结,大约 5 天左右在外周血中能够被检测到病毒成份。随后会产生病毒血症,进而引发急性感染。
2.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
HIV-1 感染人体后,会选择性地吸附在靶细胞的 CD4 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协助下,HIV-1 进入宿主细胞。接着经过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等过程,从而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3.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
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从而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可表现出三种转归,分别是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
(二)抗HIV免疫反应
抗 HIV 免疫反应包含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它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以及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 HIV 蛋白的各类特异性抗体,还有特异性 CD4+T 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以及 CTL 直接作用,或者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像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来对病毒复制进行抑制。
(三)免疫病理
1.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其三为有症状期,在该阶段,CD4 + T 淋巴细胞会再次较快速地减少,多在 350 / mm3 以下,部分晚期病人会降至 200 / mm3 以下,并且还会快速减少。
2.CD4+T淋巴细胞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T 辅助细胞 1(Th1)细胞被 T 辅助细胞 2(Th2)细胞所替代;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出现受损情况;白细胞介素 -2 的产生量有所减少;对抗原反应的活化能力丧失。这些变化使得 HIV/AIDS 病人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3.异常免疫激活
HIV 感染后,CD4+T 淋巴细胞表达的免疫激活标志物如 CD69、CD38 和 HLA-DR 等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同时,CD8+T 淋巴细胞表达的这些免疫激活标志物水平也异常升高。异常的免疫激活状况一方面能够衡量血浆病毒载量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预测 CD4+T 淋巴细胞减少的速度。
4.免疫重建
经抗病毒治疗后,上述由 HIV 引起的免疫异常改变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者接近正常水平。同时,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率会下降,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也会减少。抗 HIV 治疗不能让所有艾滋病病人实现免疫重建,也无法重建抗 HIV 的 CD4+T 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 CD8+T 淋巴细胞特异性抗 HIV 的能力会下降,这就表明病人需要长期维持用药。
我们在追求精神生活时,要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艾滋病是危害极为严重的性病,且很难治愈。所以我们要注意预防这种疾病。要预防这种疾病,就得清楚其发病原因。通过以上介绍,大家知道了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在生活中就应多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病原体。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83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深入了解艾滋病发病原因:HIV病毒类型及结构解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由于艾滋病的可怕性,所以人们都想要了解一下关于艾滋病的常识问题,那么关于艾滋病的发病原因大家知道多少呢?说到艾滋病,大家可能有很多疑问.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