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
2016年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宣传资料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知识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进行统一领导,各部门相互协调一致,共同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借助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来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并预防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
社会保持稳定,重大恶性案件以及多发性案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其数量在逐步下降。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大幅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普遍都有安全感。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
主要包括:“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六个方面。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则
(1)谁主管谁负责; (2)属地管理;
(3)谁经营谁负责; (4)依法进行;
(5)依靠群众; (6)激励制约。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1)领导责任制;
(2)目标管理责任制;
(3)“一票否决权”制。
二、平安创建基本知识
1.什么是平安创建?
平安创建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让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治安状况得以好转或者得到控制,进而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的工作过程。
2.平安创建的工作目标:
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
3.平安创建的工作任务:
十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基层基础方面的建设。
四是广泛宣传法律和治安防范知识,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和谐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5.公民如何参与“平安创建”活动?
邻里之间相互守望,互相给予帮助。
6.什么是社会治安满意率?
社会治安满意率体现了公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直接感受和综合反映。它是一种综合性指标,能够直观地考量公众对社会治安的承受性和认同性。
三、“平安家庭”创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就像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一样。家庭也是人们成长的最初场所,如同摇篮能给予婴儿温暖和呵护。家庭还是人们获得幸福的重要地方,恰似港湾能让船只躲避风雨。如果家庭不和谐,那么整个社会也就难以和谐;倘若家庭不安定,整个社会也就难以安定有序。“平安家庭”的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懂得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行为;家庭关系和睦,邻里之间团结,社会环境和谐;崇尚科学思想,拒绝邪教侵蚀,拥有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扶贫济困,热心帮教他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要做到文明理家讲规范,创建美德之家。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做到“零家庭暴力”。要妥善处理好邻里、亲朋之间的关系,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友好地相处。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也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二要崇尚科学并守公德,以创文明之家。崇尚科学,就要反对邪教和迷信;崇尚文明,就需遵守法规和公德,要打击邪教,还要远离毒品。
要重视自我防范以确保安全,创建安全之家。需熟知各类防范知识,如防火、防盗、防抢、防爆、防交通事故等,以此增强防范意识并加强防范措施。还要教育儿童日常卫生知识,以避免卫生和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
要依法维权,不进行缠访,创建明理之家。当遇到问题时,要依照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遇到疑难纠纷,应通过法律咨询和法律渠道来依法处理。公民若想获取法律援助,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案件的类型要符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其二,要符合经济困难的条件。
四、“平安交通”常识部分
(一)行人须知:
行人不可以使用旱冰鞋来代替步行。
2、不准在道路上追车,不准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在有交通隔离设施的路段,过街的时候应当通过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
中小学生放学在道路上列队通行时,每横列的同学数量不得超过两名。
三色信号灯的黄灯光闪烁时,所有行人要尽快通过,同时也要做好准备停止通过。
(二)乘车须知:
1、机动车在行驶中不准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乘车时,不可以站立。乘车时,不可以在车内吃东西。乘车时,不可以往车外抛洒物品。
不强行上下车,要先下车后上车。候车时需要排队,按照秩序上车。下车之后,要等车辆开走之后再行走。如果要穿越马路,一定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行。
4、明知他人喝酒,须坚决阻止其驾车.
(三)驾车须知:
1、经常做好车辆保养,不开带病车;
2、严禁酒后驾车,驾车时禁止拨打接听电话;
系好安全带。研究表明,在遭遇意外情况的时候,佩戴安全带能够挽救超过 40%的生命。
4、切勿超速驾驶,平安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不要疲劳驾驶。如果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 4 小时,就必须停车休息,且休息时间要在 20 分钟以上。
五、消防安全常识部分
1.家庭发生火灾,要选择以下逃生方法:
⑴选择最近的逃生出口;
逃离火场路线遇浓烟烈火时,需把衣服淋湿。接着找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这样能起到隔热和滤毒的作用。
在有浓烟的情形下,要采用弯腰且保持低姿势进行撤离。当视线不清楚的时候,用手去摸墙壁,然后缓缓地撤离。
楼道内烟雾过浓无法冲出时,要利用窗户或阳台来逃生,还可以拴上安全绳或者用床单进行逃生。
⑸上述情况不具备时,不能盲目跳楼应等待救援。
发现火灾后,要及时且准确地报告火警,需拨打火警电话 119。在报告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位的名称以及地址,还有燃烧物的性质和火势的情况,要确定有无被困人员,是否有爆炸和毒气泄漏的情况,要告知报警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并且说出起火部位以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之后要派人到路口去迎候消防车。倘若在夜晚被火围困,应当使用手电筒发光来呼救,或者敲击金属物品等方式发出大的响声。通用的火灾报警电话是119。
不将危险品带入公共场所。不携带危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安全生产法》所提及的危险品包含易燃易爆物品、放射性物品以及危险化学品。
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不要乱接电源线。不要超负荷用电,要及时更换老化的电器设备和线路。外出时必须关闭电源开关。电闸保险盒上的保险丝熔断后,不能用铜丝替代,也不能用铁丝替代。
要正确使用燃气设施和用具,并且要经常进行检查。在检查燃气用具是否漏气时,一般是通过涂抹肥皂水的方式来寻找漏气点。当烧饭时油锅起火,应该立刻盖上锅盖来灭火,千万不要往油锅里倒水。
教育儿童不要玩火,要把打火机和火柴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在外出离家之前,应当关闭电源、燃气以及水源。
中小学生在郊外游泳时,必须要有家长带领。不能在不了解水情且地方偏僻的小河、池塘中游泳。下水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
8.在缺水和缺食物中,水比食物更重要。
六、信访常识
(一)信访是指:
《信访条例》第 2 条规定:信访条例中所说的信访,包含公民采用书信这种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反映情况等;包含公民采用电子邮件这种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反映情况等;包含公民采用传真这种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反映情况等;包含公民采用电话这种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反映情况等;包含公民采用走访这种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反映情况等;同时也包含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进行处理的活动。
(二)信访人是指:
依据《信访条例》第 2 条第 2 款的规定,有这样一些情况:以书信的形式,或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或以传真的形式,或以电话的形式,或以走访的形式等,来反映相关情况,提出相应建议、意见或者进行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被称作信访人。
(三)信访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
《信访条例》第 4 条规定,信访工作需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要坚持属地管理以及分级负责的原则,做到谁主管就由谁负责。并且要依法去解决问题,同时要及时地解决问题,还要在原地解决问题,并且要将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时,通常应当采用何种形式呢?并且应当载明哪些内容呢?
《信访条例》第 17 条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时,通常应采用书信这种形式,也可以采用电子邮件或者传真等书面形式;当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时,不但要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以及住址,还要载明请求、事实和理由。
(五)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不得有哪些行为:
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有非法聚集的情况;公共场所存在非法聚集现象;有人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有人拦截公务车辆;还有人堵塞、阻断交通。
2、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侮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信访接待场所有人滞留、滋事;还有人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煽动他人信访,或串联他人信访,或威胁他人信访,或以财物诱使他人信访,或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6、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
(六)打击报复信访人的应当如何处理:
《信访条例》第 46 条规定,若存在打击报复信访人的行为,当这种行为构成犯罪时,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当这种行为尚不构成犯罪时,应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七)信访人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如何处理:
《信访条例》的第 48 条作出规定,若信访人编造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对他人进行诬告陷害,当这种行为构成犯罪时,就按照法律规定去追究刑事责任;倘若尚未构成犯罪,那么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方面的处罚。
七、反邪教常识
(一)邪教是指:
⑹宣扬“末日来临”。
(二)邪教的危害主要有:
危害农村基层政权。
(三)邪教骗人的方法主要有:
打着宗教或气功的幌子来欺骗人;以治病、免灾为诱惑去吸引人;凭借各种把戏来吓唬人;通过套近乎的方式拉拢人;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借助暴力手段去胁迫人。
(四)我们党和政府对处理邪教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绝大多数受骗上当的群众,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地去团结他们、教育他们、挽救他们;而极少数邪教头目和骨干,则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
(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中的“四个纳入”?
将其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范畴;把它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工作;把它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当中。
八、国家安全常识
1.什么是国家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涵盖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方面。同时,也关乎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的其他重大利益。它意味着处于没有危险且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并且具备保障这种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从 11 个领域对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
3.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在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以及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具体而言,涵盖国家政权的安全、主权的安全、统一的安全、领土完整的安全,还有人民福祉的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以及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
4.为什么把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为提升全社会的国家安全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把每年 4 月 15 日设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该法规定,国家要加强国家安全方面的新闻宣传以及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来开展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且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及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之中,以此来增强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
5.维护资源能源安全的任务是什么?
以此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且有效供给。
6.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任务是什么?
国家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7.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哪些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国家安全法》第 77 条规定,公民和组织需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其一,要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中关于国家安全的相关规定;其二,若发现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应及时报告;其三,要如实提供自己所知晓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其四,可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给予其他协助;其五,需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其六,要保守自己所知晓的国家秘密;其七,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其八,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也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协助。
机关、人民团体等组织要对本单位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并且动员、组织本单位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同时,企业事业组织按照国家安全工作的要求,应当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8.什么是国家秘密?国家秘密事项包括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条规定:国家秘密与国家安全和利益相关。它是依照法定程序确定下来的。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只有一定范围的人员才能够知悉这些事项。
《保密法》第八条规定:国家秘密包含以下秘密事项。其一,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其二,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其三,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需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其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其五,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其六,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其七,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予以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密法》对于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况,规定了怎样的法律责任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保密法》规定:若违反该法,存在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并且情节严重,那么就按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来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且泄露国家秘密,若未达到刑事处罚的程度,那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二条规定: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若进行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进行刺探国家秘密的行为,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进行收买国家秘密的行为,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进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国家网络安全
今年上半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表示同意。接着,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六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此方案明确规定,从今年起,网络安全宣传周在每年 9 月的第三周,会在全国各省区市统一开展举行。
2016 年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其时间是 9 月 19 日至 25 日,该宣传周在武汉举行。
今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网络安全是为了人民;网络安全要靠人民。
十、公民道德建设基本常识
1.公民道德
是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
2.公民20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需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涵盖了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涵盖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持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越发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以及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它成为了公民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内容包含文明礼貌,要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内容包含助人为乐,要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内容包含爱护公物,要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内容包含保护环境,要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内容包含遵纪守法,要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4.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部分。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需遵循的行为准则。此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职业与职工的关系以及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其内容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并且鼓励人们在工作中成为好建设者。
5.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其中包含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并且鼓励人们在家庭中做一个好成员。
6.公民道德宣传日
中央文明委做出决定,从 2003 年开始,将每年的 9 月 20 日设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7.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主要有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勤劳节俭。
8.亲友邻里关系中的道德要求
首先,要将助人为乐的精神予以发扬。其次,应当以礼相待,做到克己谦让,并且和睦相处。最后,必须遵守公共楼院的生活卫生秩序,注重居住环境的优美。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办公室宣
2016年10月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79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2016年综合治理宣传资料及社会治安基础知识解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2016年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宣传资料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知识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