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现了哪些语言政策?
主要体现了以下语言政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政策如下:其一,普通话属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其二,规范汉字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其三,国家会大力推广普通话;其四,国家会积极推行规范汉字。
民族语言政策方面: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够平等地共同存在;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对语言文字的歧视行为;各民族都拥有学习、运用以及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国家会鼓励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这并非是要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进行限制。在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可以同时被使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是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来进行的。
方言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自身使用价值。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非要将方言消灭,方言会在特定领域或地区长期存在。推广普通话意味着方言区的人要在会说自己方言的基础上,学会国家通用的普通话,从而能在公众交际场合使用。
繁体字有其特定的使用领域和价值。推行规范汉字,并非意味着所有场合都禁止使用繁体字和异体字,而是要将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三十五、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通常能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语言文字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也是信息的载体。强化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三十七、哪些情形下应当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用字?
国家机关的名称用字、社会团体的名称用字、企业事业单位的名称用字;国家机关的公文用字、社会团体的公文用字、企业事业单位的公文用字;国家机关的公务印章用字、社会团体的公务印章用字、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务印章用字;国家机关的公务用名片用字、社会团体的公务用名片用字、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务用名片用字。
(二)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字;
各类广告的用字;各类告示的用字;各类标志牌的用字;各类指示牌的用字;各类名称牌的用字;各类标语牌的用字;各类招牌的用字;各类会标的用字。
(四)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印刷、电子出版物的用字;
(五)影视屏幕和网站用字;
(六)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用字;
(七)地名、公共设置的名称用字;
(八)公共服务行业的服务用字。
第三项和第七项规定的用字,若需用外国文字标注,那么其地名、专名以及通名部分应当使用汉语拼音拼写。
《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颁布施行时间是什么?
该办法于 2008 年 1 月 1 日开始施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此项工作重点在于评估国家机关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要重点评估学校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此外,还需重点评估大众传媒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并且,要重点评估主要公共服务行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
三十九、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四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广播影视用语用字有何规定?
电影、电视剧中扮演领袖的演员在剧中通常要讲普通话。如果剧情有需要而使用某些方言,那么也不应该使用过多。对于使用方言的电影和电视剧,其数量需要进行控制。广播影视中的外来词应当按照普通话的音译来读,外国的人名和地名也应按普通话的音译来读。
影视屏幕上的厂名、台名、制作单位名称、栏目名称、片名、字幕、演职员表、广告等,其印刷体需使用规范汉字,不可使用已简化的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以及不规范的简化字。同时,应当消除错别字。简化字应以 1986 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标准。加注汉语拼音时,应将其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且拼写要正确,需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
四十一、为什么要开展国家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进一步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全面推动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要达成 2010 年“普通话在全国初步得到普及”这一目标,同时也要实现“汉字的社会应用达到基本规范”的工作任务。
四十二、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主要内容包含语言文字管理工作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具体而言,涵盖了综合管理这一方面,还有普及普通话以及社会用字管理这两个方面。
综合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组织领导方面;还有工作机构方面;以及管理措施方面;同时涵盖法制建设方面;另外还有宣传工作方面。
普及普通话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机关普及普通话的制度、措施以及公务用语情况;二是广播电视普及普通话的制度、措施以及媒体宣传用语情况;三是学校普及普通话的制度、措施以及教育教学用语情况;四是公共服务行业普及普通话的制度、措施以及服务用语情况;同时还包括公务员、教师、师范学校和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专业的学生、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公共服务行业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社会用字管理主要涵盖以下方面:一是党政机关用字规范化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二是学校用字规范化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三是新闻出版用字规范化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四是影视用字规范化的相关制度和措施;五是公共服务行业用字规范化的相关制度和措施;六是公务活动中的用字;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用字;八是出版物中的用字;九是影视屏幕上的用字;十是公共服务行业中的用字;十一是公共设施中的用字。
四十三、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涉及的重点领域是哪些?
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包括公共服务行业领域的商业、邮政、通信、文化、铁路、交通、旅游、银行、保险、医院等十个行业)对公共设施(含主要街道)的检查是重点内容。目的是要将教育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国家公务员起到带头作用,使新闻媒体发挥示范作用,让主要公共服务行业展现窗口作用,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十四、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将采取什么方式?
听取城市及其部门、单位的相关情况介绍,接着查阅相关的文件资料,之后与有关人员开展座谈,或者进行问卷调查,亦或是进行测查,并且依照《评估标准》一项一项地进行实地检查。
四十五、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对党政机关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要求明确且制度健全,同时具备检查落实措施:其一,对本机关的公务员在说普通话以及用字规范化方面有相关要求;其二,有领导专门负责本机关的语言文字工作;其三,有相应的检查和改进措施。
4. 成为机关内部开展工作时的语言。
4. 已经对规定年限内(1954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的人员)的公务员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并且基本完成了测试任务。
(四)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公务员的一项条件。
名称牌的用字需要遵循规范:其一,不可以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者错别字;其二,不可以出现字形不规范的字。
公文用字需规范,文头与正文都不可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印章用字亦需规范,不能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也不能出现字形不规范的字。
4. 印刷体的标语(牌)用字需规范,不能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
四十六、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对学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主管部门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了教育教学要求,并且将其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这一举措措施到位,制度健全,相关工作也得到了认真的检查落实:其一,将其纳入了教育教学要求;其二,在进行教育督导、检查、评估时,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当作一项内容。
各级各类学校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当作素质教育以及学校管理的内容,要求清晰且明确,制度完备且健全,会认真地进行检查和落实。具体表现为:其一,有普及普通话的相关要求;其二,有领导专门分管,并且有部门和人员负责相关工作;其三,有相应的检查以及改进措施。
(三)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教学语言。
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这意味着师生员工在会议时使用普通话,在进行宣传时使用普通话,在参与其他集体活动时也使用普通话。
对在职教师开展普通话方面的培训,使在职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能够达到规定的等级。
将普通话合格作为业务考核教师的一项条件,同时也作为录用教师的一项条件。
师范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要达到规定等级;其他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专业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也要达到规定等级。
(八)小学、中学学校及普通高校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
标语(牌)的用字要符合要求:印刷体不得出现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错别字,手书字也不得出现错别字。
试卷及其他自办印刷物用字规范:不得出现不规范字。
指示牌用字规范,电子屏幕用字也规范。不能出现繁体字,不能出现异体字,不能出现二简字,也不能出现错别字。
教师的板书以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时的用字需符合要求:其一,板书的用字要符合要求,不能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者错别字(除非是因教学需要);其二,批改作业、书写评语时的用字也要符合要求,同样不能书写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或者错别字(除非是因教学需要)。
(十三)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规范汉字。
校内有多处地方设置了永久性的大型宣传标牌,且这些标牌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有相关内容,数量在三处以上。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77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普通话推广与民族语言平等共存政策》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三十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体现了哪些语言政策? 主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