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翡翠的概念大多是翡翠行橱窗里那些琳琅满目的绿色首饰。实际上,在这些晶莹剔透、色泽亮丽的饰品背后,存在着一段从翡翠原石到翡翠成品(也就是我们身上佩戴的首饰)的复杂加工过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翡翠原石,看看它有多少种。
翡翠原石是从矿床中挖掘开采出来且未经过加工的最原始的翡翠原料。这些原石保留着原始模样,能处处显现出形成环境的特征。实际上,目前尚未有关于翡翠原石的统一分类标准,因此只能依靠有经验的人们的实践,根据需求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翡翠原石形成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原生无皮石产自原生矿床,它没有风化的外皮,玉质直接显露在外。通常其颗粒较粗,透明度也较差。质量较好的原生无皮石是比较罕见的。
山石原石通常有一层较薄的风化外皮,多数呈现出棱角的形状。其颗粒大致从微细粒到粗粒不等。外皮的颜色有从灰白到深红,还有深褐色等。
4. 大多呈现为黄褐色。
四、水石:通常指通过搬运作用沉积在现代河床中的翡翠原石,其表面较为光滑,故而也被称作水皮石。这种皮的厚度较薄,颜色多样,包含褐色、青色、淡黄色等。水石的品质通常较为优良。
水翻砂石常常呈球形或椭圆形。它的外表有较厚的风化皮壳。表面颜色有黄色、红色和深绿色。其表面矿物粒度较细。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
要鉴别翡翠原石,必须具备丰富的翡翠知识,要有鉴别真伪的眼力。多掌握一些正确的翡翠原石鉴别方法,这对翡翠原石爱好者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一:光泽。
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其结构变得疏松。在未充填之前,表面能见到溶蚀凹坑,这些溶蚀凹坑会使翡翠产生漫反射,导致光泽变弱。当加入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原石通常会呈现出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相混合的情况。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二:颜色。
翡翠结构被破坏后,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发生了改变。“B 货翡翠原石的颜色分布没有层次感。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其绿色虽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浸泡后,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遭到了破坏,看上去很不自然。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三:结构。
翡翠原石被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部分物质被带进带出。这些物质在其表面及内部沿着矿物晶体间形成了溶蚀。溶蚀使得内部产生了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进行照射时,能够看到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而在反射光的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者蛛网状网纹是清晰可见的。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四:表面特征。
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原石,其充填物与翡翠原石本身的硬度差异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合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在较大的“沟渠”中,可以看到胶结物或残留气泡。近期,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上述现象,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观察和测定。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五:密度、折射率。
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原石,其多数密度偏低,折射率也略低。密度在 3.00~3.43g/cm 之间,折射率约为 1.65(点测)。然而,因为翡翠原石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有偏低的情况。所以,密度和折射率仅仅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将其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六:荧光性。
紫外荧光有弱至强的情况,荧光分布或者均匀,或者呈斑杂状。早期“B 货”翡翠大多有荧光。在短波下:荧光较弱,呈现黄绿或蓝绿(蓝白)的颜色;在长波下:荧光为中至强,是黄绿或蓝白色。然而近期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一般荧光强度较弱或者没有荧光。
翡翠原石鉴别方法之一是放大检查,它是鉴定处理翡翠的有效办法。
分为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
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表面,通常可见到三种情况:
表面可见分布较为均匀的“蛛网”状裂纹或“沟渠”状裂纹。这能确定是漂白充填翡翠。不过要留意与抛光不良导致的麻点状表面进行区分。漂白充填处理后的翡翠,其裂隙边缘较为圆滑,“翠性”不明显;而抛光不良所形成的麻点状凹坑大多呈三角形,边缘较为尖锐,分布不均匀,多在颗粒粗大处出现,“翠性”明显。
表面抛光情况较好,然而在局部能够看到细小裂纹相对比较集中。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翡翠先经过了漂白充填处理,之后又进行了较为细致且认真的再抛光,这就使得表面显得较为光滑。而局部的细小裂纹,是被破坏的翡翠颗粒之间那些极细小的缝隙没有被完全充填所呈现出来的表现。
表面很光滑,细小裂纹较少。然而,表面却出现了很多类似“翠性”反光的亮点。这些亮点通常在较粗大颗粒的表面或内部重叠分布,与解理面的片状闪光不同。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许多小亮点其实是小的气泡,这是因为在充填处理时,未能将缝隙里面的空气全部抽空,所以留下了这些气泡。
用透射光去观察翡翠的内部结构。被漂白充填处理过的翡翠,其结构呈现出松散的状态,颗粒的边缘界限变得模糊不清,颗粒出现破碎的情况,解理也不再连贯。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八:热反应。
“B货”翡翠加热200~300℃后胶质发生碳化。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九:敲击反应。
漂白充填后的翡翠,其结构遭到了破坏,矿物颗粒之间被胶质所充填。轻轻敲击它时,会发出沉闷的声音。而天然翡翠敲击后发出的是清脆之声,二者有明显的区别。这种鉴别方法主要适用于翡翠手镯的鉴别。
看了以上那些关于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的资料,朋友们对此应该有所了解并且能够掌握。翡翠原石的收藏属于一项投资,要力求稳定且理智,重点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品质精,不在乎价格是否涨价,而在于有眼光以及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资料来源 网络
三联水晶玉石文化协会整编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70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揭秘翡翠原石:从原生无皮石到翡翠饰品的复杂加工过程与分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翡翠基础知识】(一百四十九)——翡翠原石的种类与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