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首批“00”后踏入考场的第一天
虽然广东多地都下起了雨
但也阻挡不了考生们奋力一搏的心呐
东圃中学老师点赞为考生加油(摄影/沈浪)
老师和考生击掌(摄影/沈浪)
母亲亲吻即将走进考场孩子的手(摄影/沈浪)
交警考场前指挥交通(摄影/沈浪)
今天上午是语文考试
每一年的语文作文题
都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今年的作文题新鲜出炉啦↓↓↓
《写给2035年18岁一代的信》
广仔整理了历年来的高考作文
一起来看看!
10年代
2017
2016
2015
看天光云影,能够测出阴晴雨雪,然而却难以超越目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打开电视,能够知晓全球的天气情况,却缺少了静静观看云卷云舒所带来的乐趣。
漫步在林间,常常能看到草儿生长、黄莺飞舞,也能看到枝叶的枯萎和荣盛。然而,却未必能够详细地说出各种花鸟的名字以及树木的特性。轻点鼠标,就能够知晓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等信息。可是,却无法嗅到花果那清新的香气,也无法感受到丛林所散发出来的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2014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数量很少。它仅仅能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够唤起许多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然而,照片渐渐变得泛黄,并且日益变得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数量众多。它记录着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随时把照片上传到网络,与他人分享。照片不会泛黄,也不会模糊。然而,在快速浏览和频繁更新的过程中,那些值得珍惜的“点滴”有可能被稀释。
2013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得知有三个家庭处于贫困状态,生活都难以维持下去。他对这几个家庭的境况心生同情,于是决定给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2012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醉心于古文化研究。他曾经说过,如果能够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希望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在那个时候,那里正处在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相互交汇的地带。
居里夫人在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中说:你写信告知我,你期望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曾肯定地对我说,她更愿意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能够过有趣且有用的生活。
2011
大千世界中“原点”无处不在。“原点”能够是道路的起始之处;能够是长河的起始源头;能够是坐标的核心位置;能够是事物的根本所在……
以“回到原点”为题,联系生活中的体验以及自身的认识,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需不少于 800 字(包含标点符号)。
00年代
2010
你与我相邻而居,彼此相互依存。你或许是具体可见的,或许是抽象无形的。邻这个状态,是无法回避的,然而我们却可以做出选择。请你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以《与你为邻》作为标题创作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 800 字。
2009
我们生活在常识的范畴之中,常识始终伴随着我们。有时候,常识虽然容易知晓,但是却难以付诸行动;有时候,常识需要被推陈出新……请创作一篇文章,阐述你在生活中与“常识”相关的经历,或者表达你对“常识”的看法。
2008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7
万物在传递的过程中得以绵延不绝,人类在传递的过程中得以生生不息。技艺能够传递,经验能够传递;思想可以传递,感情也可以传递……请以“传递”作为话题,创作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06
一位雕刻家正精心雕琢着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他已将头部和肩膀雕刻完毕,塑造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就在此时,一个小女孩向雕刻家问道:“你是如何知晓天使藏在这石头之中的呢?”雕刻家缓缓答道:“石头本身并未有天使,然而我是凭借着用心去雕刻,才让天使得以呈现。”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撰写一篇 800 字的作文。
2005
纪念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对人或事进行怀念。国家民族可以对过去的荣誉进行回忆,对过去的痛苦进行祭奠;个人则可以对事对亲朋进行怀念。形式或许各不相同,但意义都很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也是历史的回音。它能坚守信念,传递勇气;能珍藏感动,分享幸福;能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的人居住在茅屋中,时常发生火灾,他们对此深感痛苦。有个东瓯商人前往晋国,得知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擅长搏虎,只要他在的地方就没有老虎。这个东瓯商人回到本国后,将此消息告知了国君。因为东瓯话中“火”与“虎”的读音完全一样,所以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于是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把冯妇请来。第二天市场发生了失火的情况。大家急忙跑去告知冯妇。冯妇捋起袖子,随后跟着众人一同跑出去。然而,却怎么也找不到老虎。大火逐渐蔓延到了王宫。大家开始推着冯妇往火里冲。最终,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遭受了罪责。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因语言沟通存在问题,彼此不断产生误解,最终导致冯妇葬身火海。由此可知,语言上的沟通能否成功,有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的见闻、感受或者学习语言所获得的体会。
2003
宋国一个富人,有一日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讲:“若不修好,必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如此说。到了晚上,富人家里果真丢失了许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慧,并且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韩非子》中有一个寓言。如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听到类似故事,然而,也常看到许多不同乃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与处理问题时,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否有关系呢?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围绕“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
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遭遇了暴风雪。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尽快找到避风之处,自己必定会被冻死。他不停地走着,腿已经变得十分沉重,几乎迈不开步了。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脚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发现竟然是一个快冻僵的人。此时,登山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是继续向前赶路,还是停下来去援救这个陌生人呢?经过内心深处的激烈挣扎后,他果断地作出了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起了按摩。陌生人经过一番按摩后可以活动了。登山者通过按摩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会遭遇这种关乎生死的抉择,然而每个人却时常会碰到、看到、听闻一些能够触动心灵且需要作出抉择的事情。在那时候,我们大家究竟是怎样进行选择的呢?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作为话题撰写一篇作文,所撰写的内容必须处于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
2001
有一个年轻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前行。来到一个渡口时,他已拥有“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这七个背囊。渡船刚开出时风平浪静,过了一段时间后,风起浪涌,小船剧烈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人必须丢弃一些东西。”
弃掉一个背囊才能够安度难关。年轻人看着每一个背囊都舍不得丢弃,这时艄公又说道:“有舍弃才有获取,有失去才有得到。”年轻人思索了一小会儿,将“诚信”抛进了水中。
寓言里“诚信”被舍弃了,这会让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写自己的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还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所写的内容一定要在“诚信”的范畴之内。
2000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呢?有人说圆形,原因是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有人说三角形,理由是它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还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因为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世界确实是千变万化的,疑问也总是接连不断地出现,答案更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里,看问题的视角、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问题存在多个答案的事例有很多。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或者认识呢?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90年代
1999
人体器官移植取得越来越多成功后,科学家开始对记忆移植展开研究。据报道,国外部分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成功移植了记忆。他们的研究表明:大脑中的信息经过编码后会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中,当这种化学物质被转移时,记忆也会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比动物的记忆移植要复杂许多。或许它永远都无法成功,但也有一些科学家坚信,在将来是有能够做到的可能性的。倘若人的记忆可以进行移植,那么它会引发你去思考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1998
现在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各不相同,有的极为脆弱,就像鸡蛋壳一样;有的则十分坚韧。那么,你属于哪一种呢?从后面的两个题目里,挑选一个符合你自身情况的题目,通过举例的方式,撰写一篇关于你自己心理承受力的文章,题目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
1997
小新背着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前往 1 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到现在的高中一年级,这一背就是 6 年,累计有 1000 多个日子。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项调查,询问“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所有被提及的品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某单位在部分青少年中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你倘若遇到他人遭遇麻烦事时会如何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青少年数量不少。
依据材料 1 来描绘背同学上学的情景;从材料 2 和材料 3 中选取一个角度,自行拟定题目,结合实际情况,创作一篇议论文。
1996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幅漫画,然后完成一道作文题,即用说明文字介绍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同时,仔细观察《截错了》这幅漫画,再完成另一道作文题,即以“我更喜好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995
2. 依据《鸟的评说》,自行拟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议论,撰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
1994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3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发出了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下来,新皮得以露出,那新皮十分鲜嫩。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聆听着,目光注视着,深有感触地说道:“我期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够如同你们俩所讲的那般……”
请提供需要改写的句子呀,没有看到具体的横线下的句子呢。
1992
对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并展开议论,以此写一篇议论文。
1991
1、描写圆的想像物;
2、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0
母亲携同两个女儿前往玫瑰园。其中一个女儿对母亲说道:“此地不佳,每朵花的下方皆有刺。”而另一个女儿则告诉母亲:“此处甚好,每根刺的上面都有花。”基于这一材料,展开详细描写,进而撰写一篇议论文。
80年代
1989
你的好朋友是重点中学高三年级处于中上水平的学生,他立志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然而班主任和父母的意见各不相同。他对此感到困惑和苦恼,于是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现在你要给他写一封回信。
1988
《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7
1、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结合材料,针对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一问题撰写一篇短文,需自行拟定题目,字数控制在 400 至 600 字之间。需紧密结合材料内容,深入探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阐述理论如何对实践起到指导作用,通过具体事例或分析来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使短文内容丰富、逻辑清晰,能够准确传达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一核心主题。
1986
从现实生活中挑选出一个富有意义的话题,那便是《树木·森林·气候》,然后针对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全文的字数要不少于 600 字。
1985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信。要反映相关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以及造成污染等问题。
1984
有的同学称:每当要写作文时,自己时常觉得没什么话可说,只得把一些内容胡乱拼凑在一起,讲些空洞无物的话,甚至还会编造一些素材。有的老师讲:每次面对学生的作文,我都十分辛勤地进行批改和讲评,然而学生常常只是关注分数,而不留意自己作文里存在的问题,故而进步缓慢。根据上面两段话呈现的情况,结合自身以及身边同学的现状,以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作为核心内容,撰写一篇约 800 字的议论文,题目需自行确定。
1983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漫画中那样的情况,看似前方没有希望,便想要放弃。然而,正如挖井,也许再深挖一些就能找到水源。坚持,能让我们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发现潜在的机会。那些伟大的成就,往往是坚持者的果实。爱迪生经过无数次失败才发明电灯,居里夫人在艰苦条件下坚持研究才发现镭。相反,轻易放弃的人,永远只能停留在起点,错过可能的成功。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否定自己的努力,而应保持坚定的信念,持续挖掘。就像挖井一样,只要不放弃,就总有可能找到那股清泉。让我们学会坚持,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1982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1
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0
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达·芬奇故事)
70年代
1979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78
总之,速度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涉及到政府的决策、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只有在政治的层面上,对速度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量和调控,才能实现速度与质量、安全、公平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协调。
1977
1977 年,中国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在这一年,广东实行了自主命题并且是开卷考试。这是 40 年来,广东首次进行自主命题。同时,这也是广东高考 40 年来,仅有的一次开卷考试,并且是唯一一次在冬季进行的高考。
这次的考试很不寻常,它改写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在那一年,高考实行分省考试,其中广东卷的作文题目是《大治之年气象新》。
未来的考生们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55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首批00后高考首日:广东考生雨中奋力一搏,语文作文题写给2035年18岁一代的信引热议》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今天是首批“00”后踏入考场的第一天虽然广东多地都下起了雨但也阻挡不了考生们奋力一搏的心呐东圃中学老师点赞为考生加油(摄影/沈浪)老师和考生击掌(摄影/沈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