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政办发〔2021〕70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单位:
《广灵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得到了县人民政府的同意。现在将其印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认真地贯彻执行。
广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1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一、广灵县水利“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期间水利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十三五”开始后,全县水利系统切实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积极加快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建成了一批诸如防洪抗旱、农村饮水、节水灌溉等关乎民生的水利工程。同时实施了一批水土保持项目,进一步弥补了工程方面的不足。加强了行业监管力度,持续提升水利的支撑保障能力。为全县的脱贫攻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防洪减灾方面
1、加大山洪灾害项目建设力度
“十三五”期间,我县进行了投资。先后投资 127 万元,建成了 18 处自动监测站点。其中包括 15 处自动雨量监测站和 3 处自动雨量水位站。同时还建成了 111 处简易监测站点。并且已经建成了 1 个县级预警平台以及 9 个乡(镇)级预警平台。完成了 9 个乡(镇)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防汛抗旱指挥视频会商系统的延伸。每年在汛期之前,都会对各站点进行维修和维护,以此来确保在汛期能够正常运行。各站点数据实时传输至县级预警平台,目前站点运行正常。
2、进一步完善抢险救灾预案
我县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广灵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一共编制并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的防御预案,数量达到 57 个。
3、强化防灾减灾宣传
近年来,发放了 16000 张山洪灾害防御宣传挂图,发放了 3200 册宣传手册,发放了 35000 张明白卡,发放了 20000 份《山洪灾害防御常识》宣传单,发放了 8000 个宣传扇。在山洪灾害防治村,制作了 49 块宣传栏,制作了 196 块制度牌,制作了 49 块山洪灾害办公室牌子,制作了 49 块警示牌,设置了 49 块避灾安置点。进行了 58 次现场培训。
4、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
将河长制的落实与“五水共治”的开展相融合,全面启动“清河专项行动”以及河道清“四乱”活动。我们针对全县的河道进行了全方面的安全排查工作,着重对入河排污口以及侵占河道、在河道上进行违法建筑、随意倾倒垃圾、毁坏堤岸设置障碍等问题展开了全面的清理整治行动。回填沙坑的体积为 0.6 万立方米。
5、突岀抓好河道治理工程
我县河道存在不达标、行洪能力较差以及有行洪隐患的特点。为此,投资 2 亿余元,对木槽涧、壶流河、直峪河、白羊峪等河道进行治理,治理内容以清淤疏浚及堤防工程为主,治理长度累计达 70 余公里。
(二)水资源节约方面
“十三五”期间,为了解决水资源供需方面的矛盾,我们秉持“三条红线”的原则,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实行节约用水。并且大力加大了节约用水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以及中国水周,都进一步强化了节水宣传工作,致力于营造出全社会热爱水、节约水的良好氛围。近年来,一共开展了八次节水宣传活动,累计发放的宣传资料超过 10 万份。
(三)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方面
其中包括 77 个贫困村,14596 户建档立卡户,32253 人贫困人口。完成新打的维修工作,同时配套了 15 眼机井;建造了 5 处截潜流工程;铺设了 573.7 千米的输配水管网以及相关配套工程;新建了 12 间管理房;新建和维修了 28 座钢筋混凝土高位调节水池;安装了 34 套远程控制系统及变频设备;配套了 43 台(套)水泵。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后,现在全县 172 个村的情况如下:有 163 个村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有 9 个村通过供水点供水,饮水水质达标率达到了 100%,集中供水率达到了 100%,供水保证率达到了 96%以上。
(四)水生态保护方面
我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开展了水生态建设修复治理工作。
1、强化水神堂泉域保护措施落实
四是研究并制定了水神堂泉域保护与修复项目,开展了泉口清淤工作,建设了雨水入渗坝,铺设了管道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水平年需要达到的保护目标。
2、全面做好湿地治理、生态修复工作
我县位于河北蔚县壶流河水库以及北京官厅水库的上游。做好湿地的修复治理这件事,对于保护首都北京的用水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于此,我县先后投入了 8000 万元。在保护好原本湿地面积的基础之上,新增了 3000 亩的湿地面积。通过进行综合治理,不但有效地保护了湿地,还促进了湿地的旅游发展。与此同时,也使我县的水生态修复能力得到了提升,水体的净化能力得以加强。
3、着力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近年来,我们将保护水资源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同时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我们紧紧围绕京津风沙源治理以及重点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展开实施工作,致力于解决地下水涵养不足的问题。一是综合治理的面积达到 49.05 平方公里。其中,栽植了 628.2 公顷的油松,栽植了 674.8 公顷的落叶松,进行了 3535.5 公顷的封禁治理,水源节水工程铺设了 7330 米的管道,还修建了 6 座蓄水池;二是实施了引水入库工程,铺设了 11780 米的引水管道以及配套工程建设,把长江峪和白羊峪的水引到了莎泉水库;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面积为 2.0 万亩。
(五)水管理方面
1、全面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广灵县成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印发了《广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同时,完成了农业水价改革的面积为 4.4 万亩,其中井灌区的面积是 2.78 万亩,泵站灌区的面积是 1.3 万亩,自流灌区的面积是 0.32 万亩。
2、完善水政监察体系建设,强化水利执法力度
一是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在开采审批方面进行严格控制,近年来,除了解决人畜吃水的水井之外,其余新打的灌溉井一律不予以审批。并且,人畜吃水井需要经过县长办公会的批准,并且在做了水资源论证之后才能够实施。与此同时,对于非法的滥采、滥开、滥挖行为加大了巡查和打击的力度,近年来一共查处了 3 起非法滥采、滥开、滥挖的行为,回填修复了 10 余处河道;二是强化水保方面的执法力度。近年来,为了加大对非法取水的巡查和打击力度,我们持续增强执法力量,积极创新监管手段,着重强化责任落实。我们开展了集中巡查与突击巡查相结合的巡查执法,也开展了重点巡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巡查执法。在县城规划区,尤其是水神堂泉域保护区内,我们开展了 20 余次专项行动,共查处了 10 余起水事违法活动。
二、广灵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制约因素
广灵县全县水资源总量为 9637 万立方米,这是根据大同市水资源第二次评价得出的。其中地下水资源量是 5871 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是 3766 万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 3402 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能够被利用的量是 5100 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的量是 3315 万立方米,地表水的量是 1785 万立方米。在我县的平川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这里有六个中型灌区。这为农业生产以及发展节水灌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我县整体的水资源是匮乏的,这种情况影响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制约我县水利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水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缺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我县的基本水情是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较为贫乏。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 380m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五分之一,还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2200m³的五分之一,属于国际公认的(人均 500m³以下)严重缺水地区,存在资源型缺水的情况。因为地貌、地形和地质条件的缘故,我县水系的发育主要依靠境内的大气降水来补给。同时,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没有外来水系的补给。所以,我县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也是生态型缺水地区。全县水资源总量折合径流深仅有 72mm,而 150mm 是一个标准,我县的水资源量不足这个标准,这进一步表明我县属于生态型缺水地区。从季节角度来看,也存在缺水情况,属于季节型缺水。降水分布很不均匀。7、8、9 这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80%。1、2、3 这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5%。我县属于季节型缺水地区。目前,我县水资源现状用水已临近考核指标,水资源可利用量非常有限。经济社会在高质量发展,人口和产业会进一步向重要经济区以及城市群聚集。水资源区域平衡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2、水利工程短板明显,民生水利建设任务繁重
灌区的输配水体系存在不完善的情况,调蓄设施也不足。部分灌溉工程已经老旧且失修,这些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3、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节约集约程度有待提高
全县农业用水占比在 80%以上,这受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为 0.549。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比较低,与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不相符,从而进一步使广灵县的缺水形势更加严峻。
4、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县的防洪减灾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沿河村落没有达到防洪标准。存在违规侵占山洪沟道空间等情况,这样很容易引发山洪灾害,会危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预警设施因为年久失修,设备损坏的情况很严重。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5、生态环境脆弱,治理与修复任务十分艰巨
全县水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全县已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仅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59%。全县尚有 580.4 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未得到治理。经过多年的治理与修复工作,全县的生态状况在持续改善。但总体来看,仍然呈现出“面上向好、局部恶化”的态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部分河道的水质较差,低于国家所要求的水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态保护方面的问题会越发突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会越发突出,治理修复的任务非常艰巨。
“十四五”这段时间里,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思路与布局是存在的。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领导人新时代的 16 字治水方针作为指导。紧紧抓住“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一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坚持理念朝着创新化的方向发展,空间实现均衡化,治理走向系统化,体系迈向现代化,人水关系朝着和谐化的方向前进。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实现人水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实施兴水战略。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思路创新
坚持理念进行创新化,实现空间的均衡化,推动治理的系统化,促使体系达到现代化,促进人水关系的和谐化。牢牢把住“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一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紧密地与广灵水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用心去分析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目标,采取新的举措,让规划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更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2、坚持多规合一
遵循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专项规划要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同级规划要相互协调的原则。加强本规划与空间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上位规划的衔接,加强本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发展、旅游发展等平行规划的衔接,加强本规划与广灵县防洪规划、中小河流治理规划、供水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涉水专项规划的衔接,以确保目标协同、功能互补,形成合力。
3、坚持实事求是
充分考虑广灵县传统水源结构的实际状况。在注重节水的基础上,对本地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全面打造供水安全以及生态安全。
4、坚持上下联动
加强与国家、省、市的联系,积极去争取上级的引导和扶持;加强与各县区的沟通和交流,仔细聆听基层水利部门对于规划编制的需求和想法。借助实地调研、专题座谈、咨询研讨、征求意见等诸多方式,广泛地听取专家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保障规划成果的质量。
(三)总体思路
以国家领导人新时代的治水方针为指导,该方针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坚持多种理念创新,实现空间均衡,推进治理系统化,促使体系现代化,达成人水关系和谐化。牢牢抓住“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这一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实施兴水战略,优先处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洪涝干旱威胁等。统筹国民经济发展用水、生活环境用水、生态用水之间的关系。加大对地表水和中水的利用力度,构建起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体系。重点做好水神堂泉域的保护以及生态修复工作,充分利用好地表水,将天上的水留存下来,对地下水的开采进行限制。
山区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当作重点。加快建设了小泉小水利用工程,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四、水利发展与改革目标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
目标是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全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加大对地表水和中水的利用。新建了一批蓄、引、提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县的供水体系,形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的体系,当地水与外调水相互补充,实现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以及丰枯调剂的供水体系。重点工程包括县域外(灵丘门头峪水库、引黄北干线)引水以及下河湾水库续建等工程。
(二)民生水利
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供水保障事宜,其中农村饮水方面巩固提升了 8.68 万人;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加快推进 3 处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并且完成了骨干工程的后续建设任务,使得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 0.58;同时改善了 3.0 万亩的灌溉面积。
(三)防洪抗旱减灾
“十四五”期间要完成以壶流河(梁庄-吕家洼段)为核心的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此工程需建设 14.7 千米长的堤防。同时,要完成长江峪等 6 条山洪沟的治理、农村河道治理、护村护地坝以及防洪渠等工程。还要完成主要山洪灾害防治区的治理以及全县重点水库的防汛报警通信等工作,以此提升其防洪能力。并且,抗旱应急水源建设要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应急抗旱能力显著提高。
(四)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
1、加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
推进我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项目;推进我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我县国家重点水土保持项目;积极争取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十四五”期间,水土保持治理的面积为 140 平方公里。
2、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治理
实施对水神堂泉、下河湾水库、枕头河水库水源保护区的湖库周边湿地进行修复和保护;实施对这些水源保护区的环库岸生态进行修复和保护;实施对这些水源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修复和保护;营造水源地的良性生态系统。
(五)水资源节约保护
节水型社会建设进展显著,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升,效益也在不断增加。万元 GDP 的用水量被控制在 60.8m³ 。城市的管网漏损率下降到了 8%。节水器具的普及率达到了 90%。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不低于 92%。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率达到了 75%。污水的回用率达到了 80%以上。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了 0.58 。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了安全达标状态。所有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水质都能够满足供水水质的要求。
(六)水法制建设
完善与民生水利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如防汛抗旱、饮水安全、水库移民、农村水利等方面的法规,以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切、最为直接、最为现实的水利问题,从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方面的法律制度,以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文和谐;完善水利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水事秩序和法治环境。
(七)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基本建立,水资源监测站网体系基本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体系基本建立,山洪灾害监测站网体系基本建立。水利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水利应急管理体系,也基本形成了安全监督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全方位的加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大幅提高。
(八)水利管理和改革
初步构建起最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接着加快推动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改革步伐,从而基本达成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目标。进一步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深化,推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变革,并且构建起完备的乡村水利服务体系。水利投融资领域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灌溉水价等关键环节的改革也取得重大突破。初步建立起了一种体制和机制,这种体制和机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可以促进水利的良性发展。
五、规划主要任务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广灵县全境,总国土面积1283平方公里。
(二)规划水平年
现状水平年为2019年,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
本规划共分为五大类,规划项目的总投资为 185373 万元。
1、水资源开发利用
新建县域外的引水工程,每年能够引水 1000 万方。通过这项工程,可以解决我县在生态、工业以及农业供水方面水量不足的问题。该工程计划投资 94700 万元。
下河湾水库进行续建工程,使得库容增加了 450 万立方米,能够改善 1.2 万亩的灌溉面积,该工程计划投资 5000 万元。
水神堂泉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包括引调水、节水灌溉、关井压采、源头区治理、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地下水监测、中水利用等。该项目旨在保护水神堂泉域的水资源,计划投资 283763 万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 7000 万元。
以上三项,规划投资106700万元。
2、民生水利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及水源地保护工程中的集中式供水工程持续推进,重点是安装入户计量设施以及更新改造老化管网。全县规划了 70 处农村供水保障巩固提升及维修养护工程,计划投入 5209 万元。
(2)加快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
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重点对渠首工程进行改造配套。全面对干渠和支渠进行防渗衬砌以及配套改建。把未完成的灌区骨干工程继续进行续建配套。完善斗渠及斗渠以上各级渠道的配套建设,并安装计量设施。建设灌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灌区节水改造的步伐,完成我县下河湾、广益、蕙花这 3 个灌区的节水改造配套工程,计划投入 6620 万元。
“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11829万元。
3、防洪抗旱减灾
壶流河梁庄到吕家洼段的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投资 3200 万元。
枕头河、直峪、下河湾这三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计划投入 1658 万元。
唐山口、斗泉西沟、长江峪等 6 条山洪沟有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此工程计划投资 6000 万元。
梁庄镇的刘庄、桥头、国家眷这几个地方,以及南村镇的白羊峪、长江峪山泉水较为丰富。针对这些情况,实施了水美乡村项目,并且计划投资 5000 万元。
(5)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计划投资1000万元。
“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16858万元。
4、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
实施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等项目,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状态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项目,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施京津风沙源水保工程等项目,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完成 140Km²。建设水源及节水工程 200 处。“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 10750 万元。
5、水利行业能力及精品水文化工程建设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其一为建立基层水利发展新机制;其二是全面提升水文监测能力;其三是大力实施并推进水利人才战略;其四是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同时还有水利风景区建设项目。此外,还实施智慧水利建设,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并且建设水利大数据中心。实现从水利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推动水利工程朝着标准化管理发展,促使水利服务向社会化方向迈进,以达到“看水一张网、治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兴水一盘棋”的总体要求,全面达成水利管理“可看、可算、可调、可查”的目标。计划投入 510 万元。
(2)精品水文化工程。利用壶流河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河流水面景观,其位置处于广灵县城区段,规划中包含恢复湿地以及科普和生态景观共享空间建设的河滨绿带;借助水神堂泉域保护与修复工程,打造水土保持示范园,将其作为水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建设。实施水保生态绿化工程。打造一个旅游、教育水文化基地,此基地具备生态水保示范、科普展示、环保教育等功能。对历史水文化生态景观进行重塑,将其作为水文化研究交流的建设内容。依托山水资源,建设一个集生态保护利用、科普宣教、康养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自然文化园。联动区域旅游、康养度假以及水文化宣传,打造一个生态观光园区。计划投入 35400 万元。
建设水资源监测站点,共 85 处;建设水质监测站点,85 处;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测站点,85 处;建设水利工程监测站点,85 处,计划投资 486 万元。
水管理规划包含对水资源、河库、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风险等行业进行监管,同时要对空间管控、水资源税、水利工程产权、水利投融资、行业能力建设等进行改革创新,并且计划投资 1840 万元。
我县有 6 座水库和 18 条县管河道,对这些河湖的管理范围进行了划定,并且安装了界庄等设施,计划投入 1000 万元。
“十四五”期间,规划投资39236万元。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需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要构建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做到组织有序,确保运转高效且保障有力。需将任务与责任落实到前期工作等各个环节,包括前期工作、投资计划安排、地方资金配套、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安全监控、资金使用监管等。同时,要建立问责制度。
2、积极筹措资金,保障规划需求
积极去争取中央、省、市方面的项目资金以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想尽各种办法把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以此为水利工程建设给予良好的经费保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监管的力度,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出现水利建设资金被滞留、截留、挤占、挪用的情况。
3、加强督促检查,保障资金安全
“十四五”期间,我县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了步伐。全县的水利投资规模较大,涉及的项目数量众多。同时,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会同县发改局、财政、审批、审计等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工程立项等环节的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以确保规划项目能及时启动、加快实施、如期完成并早日见效。
4、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水利法制化建设
要认真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加大水资源统一管理与保护的力度。“十四五”这个时期,需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以及保护等工作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当中。在水神堂泉域保护范围内加大执法力度,用法律手段确保压缩县域内地下水开采量工作的实施,使我县水资源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
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是水利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理论知识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需要围绕水利的重点学科、重点发展领域、重点工程建设、高新技术以及水利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切实做好拔尖、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以促使水利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满足水利事业发展的需求。要重视老专家的作用,同时也要大胆启用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让他们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39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广灵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发布及十三五水利成就回顾》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广政办发〔2021〕70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广灵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