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终于露面了,大家等得很急切。从表面上看,变化不是很大。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推敲,有以下一些猜想,仅供大家参考。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前3个小题的命制,依然采取语境式
2016 年的“说明”采用了 2015 年的山东卷试题。2017 年的“说明”没有进行更换。这里包含着几个意思呢?
考查依旧采用语境式。命题人会挑选一篇饱含自然与人文情怀的文章,将“文化遗产”作为重点,精心加以雕琢,明确考点(即那些可供考查的字、词、句),以此作为前几个小题的语境。
不会依据 2016 年的实际考点来命题。2016 年对读音、字形、双音节近义词、标点进行了考查。2015 年对字形、近义词(包括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语句衔接进行了考查。那么,问题产生了,你察觉到了什么?
对联和诗句是否会作为“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自然地加入到前三小题的考查团队中呢?如果加入了,它们的位置应该摆放在哪里呢?命题人应该怎样命题,才能使难度适中呢?考生在答题时,既不会觉得费劲,也不会觉得容易呢?
2.成语
2017 年的说明将一直以来成语考查“四选一”的示例予以删除。同时更新了语境式考的示例,其中包含 3 个成语和 1 个双音节词语。并且增添了唯一 1 个“六选三”的纯成语试题示例。
(2)可以确定的是,依然考查成语并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成语是否会被融入前几个小题的语境内进行考查呢?通常情况下是不会的,因为如果这样做,供语境使用的语料承载量就会过大,难以驾驭。不过,语料并非没有命制成语题的空间,关键在于选文的信息量、文化含量以及命题人对成语的认识和定位。
成语会在一段语境中进行考查吗?还是会加大比重考查五选二或六选三呢?从命题的难易度方面来讲,前者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语段内容比较单一,并且语段所承载的成语量过大;而后者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还能够充分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选材)。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前者成语出现得过于密集,但是词语(至少 3 个成语)却比较少;后者语句比较多,做题所花费的时间也较多,需要的时间是以前的 1.5 倍。在各有优劣的情况下,保持原来的队形是一种理智的做法,尽管已经删除了原来的示例。
一些具有感情色彩、适用对象、固定搭配、望文生义等特点的成语应当被重视。
3.语用题
这里指的是第五大题的16、17、18三个小题。
语用的 6 个要求,即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多多少少都会被考查。
a.简明和标点,在一定语境中的考查,应该是个成功的案例。
连贯这一考点包含的内容很多,比如要填写 4 个关联词语,要根据语境补写两个句子,还有语句的排序,甚至要调整句式以及进行语境式仿写。所以,应该对它给予一定的重视。
得体这一素养,在目前广大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是比较欠缺的。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来命制得体试题,这种需求在现实中也是非常迫切的。
准确、鲜明、生动属于广义修辞,它与语段改写以及坊间所谓的图文转换试题联系紧密,也应该被重视。
需要说明的是,“考试说明”把示例式仿写这类试题示例删除了。
4.其他相关小题,会保持与往年一样的命题形式。
二、阅读与鉴赏
继续对论述类文本进行考查。通常不会只是机械地去对应考点“概念”“语句”“内容”。考虑到文本的实际情况,综合考查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应该重视突出论述类文本“论据”和“论点”关系的试题。
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会从小说和散文中挑选其中一种。戏剧通常不会被包含在内。因为山东卷已经连续两年考查了“散文”,而全国卷近些年一直考查小说,所以民间普遍看好“小说”。这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也不能排除考试院故意违背这种趋势,防止被准确猜测的可能性。小说需要关注人物形象特点,关注人物刻画艺术,关注情节和环境的作用,关注作品主旨和倾向,理应包括某某段落的用意以及语句的含意等,比如标题、首尾段这类“透明”的设题点。
实用类文本中,首先要推荐传记。因为它属于“传记文学”,所以考查传记是有一定档次的,考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像全国卷,近年来都在考查传记。传记主要考查的内容有人物事件、形象特点、选材、文本语言、作品的内蕴和启发,以及常考的语料的作用。仔细想想,新闻的考查内容也就是这些,小说也是同样的情况。
鉴于这些情况,可以进行综合考虑。要关注含有“人物”的文章,关注人物的特点,关注人物的形象,关注人物的语言,关注人物的精神风貌,关注人物的典型化,关注事件,关注作品语言,关注作品的艺术蕴含,关注作品的价值导向。
山东卷对文言文试题的选材一直在发生变化,各种题材都有所涉及。而全国卷近年的命题选材一直是人物传记,并且篇幅不长。在最后一年,山东卷是会向全国卷靠拢呢,还是会保持原来的风格呢?靠拢是有这种可能性的。
诗歌选材倾向于贴近写景抒情类的文本。主要有形象方面(包括景、物、人)、语言方面(涉及炼字、修辞、风格)、表达技巧方面、思想情感方面(包含思乡怀人、咏史怀古、边塞征战、羁旅行役、闺怨、送别、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以及观点态度方面(包括评论、比较)这五个点。当然,是一首五律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而要是一首两阕的词作,或者是一篇元曲,就不太好说了。
三、作文
1.考试说明上依然说“所有的考试题型都在考试范围中”。
山东卷曾考查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近些年来,全国都纷纷考查材料作文。不过,其中有的材料是真正的材料,而有的材料类似话题,还有的材料类似任务。因此,就出现了“话题式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等各种各样的名称。
山东卷究竟会选择比较平稳的话题式材料呢,还是会选择任务驱动型作文呢?山东人向来以厚道著称,做事持重,维护稳定总是被放在首位的,而革新不必体现在那高达 60 分的作文上呀。
至于选择作文材料,是选择格言、故事、时事、漫画、大为删削的蕴含哲理的文段中的哪一种呢?保持常态或许比较符合我们的思路。常态就是要千挑万选一篇好的文章,然后择取其重要语料,将其编制为高考作文材料。不过,格言、故事、漫画等题材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当然,从简单的角度看问题,作文所涉及的问题,仅仅是“内”与“外”这两个字。一方面是自我世界,也就是认识自我;另一方面是外部世界,即认识他人、社会、自然、宇宙。同时还有二者之间的关系。写作主要涉及“真”和“巧”两个方面。“真”包含真人、真事、真情、真理、真话;“巧”则体现在自然、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具备方法(行文方面)、手段(组织与结构方面)、眼光(从不利者角度思考,从“大多数”角度反思)以及深度(思辨及思辨后的拓展延伸)。
2017 年的考试说明被综观,其中存在一些小小的倾向,希望这是一种善意的引导。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34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2017年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解析:语言知识及运用考点猜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猜想2017年山东卷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