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考已经结束,考生即将开始志愿填报。那么在填报志愿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又该如何使用填报志愿的参考材料呢?在新高考模式下,平行志愿填报有哪些参考策略呢……阳光高考平台整理了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的热门问答,让我们一起和教育小微来看吧。
Q1
志愿填报,考生要做哪些准备?
第一步是熟悉政策。考生家长需对本省的高考政策有整体把握,要明白哪些政策重要,哪些与自身切身利益相关,以及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比如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等方面,考生家长起码得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填报几所志愿学校,能报考几个专业等。
第二步是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来源有着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考生家长能够选择的权威渠道大概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的考试院以及高校的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的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第三步是准确定位。定位在填报志愿中极为重要。我们知晓,高考录取时会把一定范围内的学生,依据他们填报的志愿以及高考成绩进行排位,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也就越大。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能够凭借平时成绩或者模拟成绩来进行定位,查看自己在班级、学校、区乃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第四步是知己知彼。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定位即“知己”之后,还需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过程包含除政策法规之外的内容,要弄清楚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比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以及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还有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
第五步,通过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与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第六步是模拟填报。模拟填报就是依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状况,把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地展现出来,进行一次真实的模拟。高考志愿是在网上进行填报,并且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是超过了规定时间就不能再补报了。每年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出现的操作失误、密码丢失等问题非常多,而且网络系统繁忙时也容易让人手忙脚乱,因此提前进行模拟是有好处的,能够做到有备无患。
Q2
如何使用填报志愿的参考材料?
首先仔细查看省招办下发的高校招生计划。接着认真研读报考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尤其要关注各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像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等方面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之后参考省招办发布的填报志愿手册或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资料,并且结合考生成绩位次和各类别总分(或综合分)的一分一段表,认真分析近三年招生院校和专业的录取信息。了解报考批次的招生录取办法和规定,知晓自身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规则。收集并分析多种信息,做好填报志愿前的准备工作。
Q3
考生填报志愿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是以成绩作为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能够被录取的基础要素,它直接对可选择的院校以及专业去向起到决定作用。
一是院校的综合情况。院校对于考生选择志愿来说是重要的因素,涉及到与哪些人一起学习、到何处学习以及学习什么等方面的问题。考生在进行选择时,既要关注院校的历史和所处地域,也要考量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三是考生需要选择自己喜欢且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对于改革省份的考生,还要考虑选考科目范围等因素。专业选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存在关联。有些专业在报考时非常热门,但在就业方面却遭遇冷落。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理性的判断。
一是要结合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存在关联,有的专业会受到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二是部分院校按照专业学习的要求,会对单科成绩以及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要求;三是还有一些中外合作专业、民办院校的收费比较高,在选报时还应该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
四是需重视志愿之间的梯度问题,提倡把高、中、低各类志愿搭配起来填报,此种方式较为合理,能防止退档的风险。
Q4
新高考模式下,平行志愿填报有哪些参考策略?
填报高考志愿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可以。接下来简单地谈一谈志愿填报的策略:
第一步要准确定位,同时要注意梯度。志愿填报是否合理,把握好定位和志愿梯度是很重要的。考生需要根据自己在本省的位次以及分数段统计表,还有各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等资料,去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专业组、专业类(专业+院校),并且要坚持“冲、稳、保”的原则。
第二步,按照个人的意愿,把院校性质、地域以及对专业的兴趣喜欢程度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然后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从而正式确定志愿。在此特别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高度重视院校的招生章程,务必确保自身符合报考条件。
第三步,要尽量填报服从专业调剂(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的录取投档规则是只进行一轮投档,倘若考生所填报的专业无法满足录取条件,并且又不服从专业调剂,那么就会被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的录取。服从专业调剂能够增加录取的机会,不过也需要考虑,对于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自己是否能够接受。
第四步,考生务必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高校对于录取专业的具体要求会在章程中予以明确。比如录取规则,有分数优先、志愿优先以及专业级差等情况。此外,对于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方面也都会有具体的要求。
第五步,查看自身的体检结论。接着,将自身的体检结论与《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结合。然后,依据该意见避开受限专业。最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退档的几率。
Q5
新高考模式下,专业报考要注意什么?
新高考中,考生的选考科目存在差异,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在选专业之前,应当尽早了解所在省市发布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倘若你已经有了心仪的院校,那么可以从学校开始着手。如果是以专业为目标来划定院校的范围,就需要注意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选考要求。有些专业的培养与多个科目关联度较高。高校在可选科目中会指定多个选考科目,并且要求考生“均须选考”。这种情况是需要注意的。
如果你没有目标院校或者专业,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可以多去参考那些“不限选考科目”的院校专业,以此来扩大自己的专业选择范围。因为高校的院系以及专业(类)会有调整等情况,所以实际的招生高校和招生专业(类)可能会发生调整和变化,考生需要以高校当年公布的招生计划以及院校招生章程作为依据。
Q6
考生没有被高校录取原因有哪些?
考生未被录取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况:其一,考生的分数未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并且也不服从专业调剂;其二,考生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分数比较低;其三,考生的外语语种受到了限制;其四,考生的身体状况不合格。
Q7
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甚至落榜?
应秉持以下原则:其一,要实事求是,明确自身的位置;其二,所填写的志愿需拉开档次;其三,将冷门学校专业与热门学校专业相结合;其四,把省内院校与省外院校相结合;其五,避开因体检结果而受限的专业;其六,各个批次的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都要填满,并且尽量服从专业调剂;其七,要认真研读院校的招生章程。
Q8
如何报考“三大专项计划”?
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都必须参加当年的全国统一考试。并且要按照各省招办的要求来填报志愿。
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都必须参加当年的全国统一考试。考生可以详细阅读各省招生考试单位下发的地方专项计划相关规定,以了解具体的报名要求、录取办法以及填报志愿方式。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需要参加当年的全国统一考试。考生要在 4 月 25 日之前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的“高校专项计划报名系统”。考生需在该系统中完成报名申请。
Q9
怎样了解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
地方专项计划以及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农村范围,是由各省(区、市)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申请这些相关专项计划的考生,能够依据各省市招办所发布的相关规定,去查看具体的实施区域。
Q10
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考生第二年还能报专项计划吗?
往年有考生被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了入学资格,还有考生退学了,这些考生不再具备专项计划报考资格。
Q11
优师计划的志愿如何填报?
报考优师计划的考生需要参加当年的全国统一高考。优师计划被列入各省的本科提前批次进行录取。填报志愿以及投档录取的规则是按照各省批次志愿的设置和投档录取的办法来执行的。
Q12
色弱、色盲考生适宜选报哪些专业?
除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以及高校招生章程所规定的限制报考的专业之外,色弱和色盲的人都具备报考的资格。像哲学专业可以报考,法律专业也可以报考,社会学专业同样可以报考,社会工作专业可以报考,文秘专业可以报考,数学专业可以报考,历史专业可以报考,教育学专业可以报考,英语专业可以报考,新闻专业可以报考,汉语言专业也可以报考。具体要报考哪些专业,可以去咨询有意向报考的高校。
Q13
哪些院校及专业有身高方面的限制?
有身高限制的院校或专业如下:通常包括军事院校、公安院校、飞行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以及体育类专业等。若想了解具体要求,可查看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
这些与高考填报志愿有关的概念,一起来了解——
来源 | 综合自阳光高考网站、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微信号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3-143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策略:如何准备与使用参考材料,平行志愿填报技巧全解析》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2024年高考已落下帷幕,考生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填报志愿前要做哪些准备?如何使用填报志愿的参考材料?新高考模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