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有一本书叫《常识》,这本书源自美国立国时期托马斯•佩恩(Thomas 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的美国之父,难以忍受社会对个人的不公以及英国对美洲的欺凌,于是写出了这本不到 50 页的小册子《常识》,然而却卖出了 50 万册(当时北美不过 200 万),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
梁文道提及:“常识”这一概念是他颇为关注的。所谓的“常识”,指的是一个国家、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大家普遍常见、时常经历的事物。他还表示本书所收录的内容,没有什么高深的见解,大多只是常识罢了。倘若觉得奇怪,那是因为如今是一个常识匮乏的时代。
通读全文,不可否认的是,梁文道具备很高的文学素养,他有着独特的见解,也有深刻的认识。他用词恰当,讲述也很客观。在文章里,他没有回避当下的热点问题。他在文章中所表达的冷静且富有理性的观点,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剂清热解毒的凉茶。
在民间以政府的好帮手为主题时,梁文道列举了在遭遇天灾之际,日本政府那迟钝的官僚系统与高质量的公民以及民间组织的捐献活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且他还指出,在 08 年那次“百年不遇的超级大雪灾中,存在着政府的缺陷以及民间社会的缺席。作者觉得在天灾面前,不应仅仅让有关部门去垄断救助,而应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强大力量。在文章里,梁文道明确地指出了政府架构在条条块块方面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指出了机制存在缺陷,指出了危机管理存在不足,还指出了基础建设较为脆弱的缺点,这些是很多作者都难以做到的。
可以说梁文道的文章能做到“嬉笑怒骂”。他是一位读书人,斯文之中带有风趣。他所讲的事情其实并不深奥,仅仅是常识,至少是现代文明的常识。常识的作用就是解惑。然而,并非大家常常谈论的东西就能够被称作常识。例如如今很多年轻人热衷于谈论的明星的八卦和绯闻。
与“常识”相对的是“潜规则”。钟南山院士曾勇敢地揭露“非典”的真相,在两会上他又发表言论,抨击那种“领导不在就讲真话,领导一来就颂功德”的会议作风,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大家熟知的一种潜规则,人人都明白它是病态的,然而人人都得依照这个规则行事,不然就只能离开这个圈子。而现实往往逼迫着很多人不得不参与到这个潜规则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常识”。缺乏“常识”的我们,就身处这样野蛮且荒谬的“反常识”环境里。
当然文学就是作者的看法,也是一家之谈:
在“向‘百年国耻’说再见”这个主题之下,梁文道列举了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阿Q”。“阿Q”展现出了国民的劣根性,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作者在书中举了个例子,有些中国人将某些国家旅游景点中特意用中文书写的“禁止吐痰”警告牌,单纯地理解为是对中国人的歧视。梁文道觉得这是一种稍微受到刺激就立刻发怒的敏感反应,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冲动。而对于这一点,我是完全不认同的。在外国旅游景点,有赫然用中文写着“禁止吐痰”这四个字的警告牌。若有其他文字的警告牌倒还好,可偏偏是用中文写,这背后代表着什么呢?这种场景屡见不鲜,比如在外国厕所中,独独用中文写着“请冲水”。这明显是对中国人素质的一种看法,用中文写告示,诚然写告示的人或许只是想起到提示作用,但在背后,我们能看出他们对这种行为的不屑和鄙视,而仅仅用中文写,其意义不言而喻。这显然是对中国人的挑衅,这一点有爱国心的中国人都能意识到。然而梁文道却认为这只是一种自我贬损的冲动,那么当他看到这些字牌时,他的想法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一笑置之吗?
梁文道在文中提到,他打算以“本地人”的视角来看待事情。然而,实际上他并非从我们大陆的角度进行写作,更多的是从港台同胞的角度去看待大陆。他难以理解的是,为何对于大陆人而言是常识的东西,对于在其他生长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却难以理解。这里或许带有一些略带反讽的意味。
《常识》是梁文道在大陆出版的首本书,书中呈现的皆是真话。然而,一本书所写的仅仅是作者的观点,无法确保作者的观点绝对正确。但总体而言,有这样的书是很好的,期望未来能有更多此类书籍,让现代思想的活水去滋养那荒芜的土地。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2-1427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梁文道常识书评:探讨社会游戏规则与常识稀缺时代的深刻见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梁文道《常识》 读后感有哪些? 梁文道的书名《常识》,这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 佩恩(Thomas 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