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加里·S.贝克尔(Gary·S·Becker)。近日,他离开了人世。贝克尔是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代表人物,他把经济学当作一种研究方法,引入了诸多社会科学领域。他的伟大与争议仍在持续着。纪念任何思想者的最佳方式是重读其思想。贝克尔在《歧视经济学》《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家庭论》等著作值得一提。贝克尔与大法官波斯纳的交流,可被视为经济学家与法学家互动的典范。贝克尔的思路更接近“应然”,波斯纳更关注“实然”。与经济学家对现实的简化偏好相比,法学家更关注个案及实施局限。这些异同构成了阅读的快乐之一。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皇冠上最夺目的明珠,它常常会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有些是经济学家竭尽全力去证明的公理,然而这些公理其实只是妇孺都明白的常识。就像需求与价格之间的纠结关系,古人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物贵则不足,物贱则有余”。更有严重的情况,某些经济学的规律常常与民众的传统认知相违背,从而导致遭遇人人喊打的局面。比如最低工资与保护工人权益之间的关系。从这些方面来看,《反常识经济学》属于后者。
《反常识经济学》的两位作者在各自领域都是泰斗级的人物。其中一位是加里·贝克尔,他在 1992 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且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最大代表。另一位是波斯纳,他不仅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法官之一,同时也是法律经济学领域的热门人物。在法律与经济这两门最具话语权的学科中,它们的大鳄在交叉领域会产生怎样的碰撞呢?
2004 年,贝克尔与波斯纳共同在互联网上开设了“贝克尔—波斯纳”博客。这个博客每周都会进行更新。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各领域的热门公共政策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与交流。话题既火辣又新鲜,观点既犀利又前沿。
(左图:波斯纳)
大师出手,情况自然不同。如今,这一经济学博客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多关注,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像学术剽窃、婚姻关系、大学排名、政府的征地权限、财富分配不均、交通拥堵、人体器官买卖等话题。这些话题在挑战人们的眼球,同时其结论也在挑战读者的思维。
现在每个城市都存在交通拥堵的问题,这几乎在世界范围内都较为普遍。贝克尔觉得,经济学中有一条固定的规律,那就是免税物品的需求通常比供给要大很多,所以拥挤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依据经济学家通常的思考方式,贝克尔很敏锐地指出交通拥堵也是一种税,只是它是一种隐性的税,“这种税的税基是人们的时间,而不是人们口袋里的钱,因为交通拥堵使得人们在路上浪费的时间增加了。””
基于这一看法,贝克尔的解决思路是规定在交通拥堵时段开车需缴纳费用,此费用会随拥堵程度改变而变化,这些费用在高峰期会相对较高,而在周末,交通通常比工作日通畅很多,此时费用会低一些。下雨时,费用应高一些,因为坏天气会使交通拥堵更严重,部分是因为天气减缓汽车行驶速度;下雪时,费用也应高一些,因为坏天气会使交通拥堵更严重,部分是因为天气减缓汽车行驶速度,也可能是因为下雨时更多人会选择开车而非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下雪时也可能有更多人选择开车而非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听起来较为复杂,然而伦敦的确采用了类似交通拥堵道路税的方式。其实施效果比许多人预想的要好:伦敦市中心的汽车数量下降了约 20%;市中心的平均车速从每小时 8 英里提升到了每小时 11 英里;轿车和公交车在高峰时段所耽误的时间降低了很多。
无可否认,交通拥挤确实像很多有负外部效应的举措一样。经济学家惯用的调节方式是税收,贝克尔的思路也是如此。课税机制有其有效性,但并非绝对可靠。贝克尔认为细分效果不够明显,同时他觉得课税不应过重,原因很简单,这种做法很可能会让政府借机扩大收入,他所期望的理想状态是交通拥堵费增加的收入能够与其他税收的减少相互抵消。
波斯纳作为法学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波斯纳的眼光较为务实。他觉得高额交通拥堵费或许仅仅会对交通拥堵产生不太明显的影响。因为只有那些时间成本比较高的人才会比较敏感。重点应该放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同时也应该放在弹性工作、电子革命等方式上。
对比之下,国内的典型解决方案一般依靠行政手段。有的是限行,有的是拍照拍卖,有的是车牌摇号。哪一种是最优的呢?读者或许心里已经有了答案,牌照拍卖或许是相对较好的一种。然而,也必须要警惕牌照拍卖变成政府的另一种税收,应该关注它的收入使用情况,比如是否能有效地转化为公交通开支。
简单来说,贝克尔的思路更倾向于“应然”。波斯纳则更注重“实然”。与经济学家对现实的简化偏好相比,法学家显然更关注个案以及实施的局限。这些异同构成了阅读的快乐之一。事实上,类似的精彩案例有很多。这些经济知识看似没有违背人们“习以为常的各种行为与习惯”,但却为我们拓展了常识与理性的疆域。《反尝试经济学》就是其中的一项努力。
《反常识经济学》由[美]加里·S·贝克尔和理查德·A·波斯纳所著,李凤进行了翻译,该书由中信出版社于 2011 年 4 月 15 日出版。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2-1426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纪念199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S.贝克尔:经济学与法学的互动典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992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S.贝克尔(Gary·S·Becker)近日逝世,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者的代表人物,贝克尔将经济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引入诸多社会科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