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与姚雪绯老师共读《反常识经济学》
读书会现场
12 月 26 日下午两点半,雅风读书会 2023 年秋冬季的第二次导师领读会在广州校区图书馆读书沙龙开始。图书馆邀请了财政税务学院的姚雪绯老师,针对经济类读物《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带领大家解读此书。此书以孩子的视角看待经济学问题,回归经济学本质,既有趣又易于理解。姚老师在读书会上对本书侃侃而谈。他与线上线下参与的 176 位同学一起解读税收方面的认知,一起探讨税收方面的认知,一起交流税收方面的认知。
姚雪绯老师介绍领读书籍
姚老师首先提及作者史蒂夫·E·兰兹伯格(Steven E. Landsburg)。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也是罗切斯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曾被提名年度社会科学教授奖。并且特别强调了他是一位对经济、法律和政治问题直言不讳的评论员。
展示了本书的章节,使同学们能把握内容的整体框架。接着抽取部分章节进行解读,还让现场同学朗读书中的段落。对于书名涉及的内容,作者仅在第 9 章第 5 节提及。
读书会火热进行中~
姚老师针对这一节内容,结合读者提问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答。关于“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这个问题,姚老师回复道:不能依据人的自然差别以及潜在能力的差别来征税,而应当依据实际赚到的钱来征税。因为美丽这一特性是先天就有的,并非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我们不能对性别进行征税,就如同不能对肤色、天才以及姓氏等与生俱来的特征征税一样。
现场同学回答谈论“双标问题”
姚老师特意询问了现场同学对于双标的看法,询问在我们的生活中遭遇了何种双标,询问在大家的认知里如何看待“别人的双标”和“自己的双标”等。针对“思考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有同学问道:若需要改变,该怎样改变思维的惯性呢?姚老师回复他,可以交一个性格与行为处事都很不一样的朋友,并且要经常和这个朋友一起行动。
师生进一步交流总结书籍内容
本书从解答女儿各种疑问的角度来论述税收知识。读后让人感觉,书中教导如何做父母的内容比经济与税收知识的传授更多。有读者提出疑问:在作者对他女儿的教导中,关于学识与思想的先后、主次方面,作者认为学识更重要,这是否意味着客观理性一定会战胜感性?我们大量吸收知识,形成自己的学识,达到一定文化水平后,产生了自己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是在学识之后产生的,这是否妥当呢?姚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识一方面包括客观确定的理论条文,另一方面也包括主观对这些条文的判断、理解和吸收。其中,前者若可视为理性,那么后者则更具感性。任何人的认知都是基于二者融合的。这种融合的基础存在,只是比例有所不同。就如同不同款式的鸡尾酒,它们各有特点;又好比米酒与白酒的差异,风格迥异;还像是某体育的正式比赛、体育课以及日常锻炼,虽形式不同但都有其意义。
其实读完这本书后,有读者提出疑问,为何作者对亲自教育女儿凯莱如此坚持,甚至不愿让女儿接受一点“社会”教育呢?姚老师的答复是,这也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因此,姚老师告诫大家:要多读书,但不能完全迷信书本,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在通过阅读构建自己思维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警惕的准则。
姚老师首先解答了微信读书群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然后对精选出的读书笔记进行了点评。
冯媚(21级视传3班)
经济来源和生活方面,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依据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中也不会刻板地按步骤进行。由于未曾实践过,很多想法就会与现实脱节。当一些经济规则出现后,明显不合理,但学生却难以发现,这体现了脱离现实的危险性。很多作者在思考问题时的思想,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在字里行间。例如,他们懂得享受当下,不会计较谁分得的蛋糕比较大。因为蛋糕本身是甜美的,而在吃之前就去计较,必然会引发过多不开心的因素,这必然会掩盖蛋糕的甜美。在教育的理解方面,作者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今常常为一些重大问题而激动和沸腾,就像一个大锅炉那样热烈。这些问题中,许多(自然不能说是全部)如果没有一代人在孩子时代就开始接受教育、寻找真理、尊重正义,就将不能解决。而如果有这样一代人,那么必然有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因为最根本的底子坏掉了,所以过多的争论就会显得于事无补。
姚老师评论:拥有自己的判断这件事非常重要。站在抽离出来的旁观者角度去看待问题也很重要。因此,我们时常需要走出生活,然后再回到生活当中。就如同我们必须登高,才能够俯瞰整个城市一样。
成佳婧(21级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2班)
父母期望中存在双重标准。有些父母由于心中的“理想自我”未能实现,便将希望寄托在让自己的孩子替自己重新尝试上。这样一来,就必然会让孩子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题,即要么做“好孩子”,要么做“坏孩子”。孩子们不管选择了哪一种,结果都是不快乐的。因为他们不是用亲情来绑架孩子,而是习惯以自己的期望要求孩子。当他们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时,就会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当他们期望孩子们自立时,会说:“你已长大,要勇于自己应对困难,别总依赖我们。”这些话确实显得荒唐。父母的这种双重标准通常会被孩子们完全继承,将来会传递给他们的孩子,一代又一代,这种悲剧在世代间循环存在。
姚老师评论: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动物本性使得人无法对由自己骨血延续而来的下一代毫无期待。哪怕是最为开明的父母,也仅仅是在极力地隐藏和克制这种不切实际的情绪罢了。这便是为何人在拥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能够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若能仅把孩子当作朋友,会给出意见,但别期望他们会听从;孩子若也愿意把父母当作朋友,会认真听取意见,但不一定全盘接受。如此一来,双方的关系或许能进入一个更舒适的区域。
读书会尾声时,大家纷纷写下了各自的留言条。有人表示学到了很多经济方面的知识;有人认为只有思维碰撞才会有火花;还有人说人的一生要读很多很多的书,并且感谢姚老师!大家觉得读书会很有意义,充满了创意思维;也有人对姚老师的精彩讲解表示感谢等等。从这些留言中可以看出社群读书交流互动是很有必要的。
参会同学们的留言~
本学期重新开启的图书馆雅风读书会,进行了流程设计的尝试。它将个体的自我阅读与社群阅读的交流需求进行了有机结合,目的是打造一个能够深入阅读文本以及理解原典的社群阅读新模式。从选择共读一本书开始,接着选定领读导师和领读学生。领读员先招募一群读书人,组建起微信读书群。每周会组织微信群打卡,以此推动大家深入原典,理解文本,让大家有所思有所想,若有疑问和不懂之处,最后由专业导师带领大家一起解读,共同讨论和交流。
本学期选定了《万历十五年》和《为什么不向美丽征税》这两本书。分别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廖志伟老师和财政税务学院的姚雪绯老师。他们带领同学们一起解读了历史类和经济类的读物。一共有 200 多位同学参与了阅读。
广东财经大学图书馆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2-1391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回顾姚雪绯老师领读反常识经济学读书会:12月26日广州校区图书馆精彩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学点经济学,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周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