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是依据课程标准来命制的。全卷直接对 14 个学习单元进行了考查,其覆盖面较为广泛。在试题的结构、题型以及难度等方面都保持着稳定的状态。试题将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予以落实,对河北省初中历史教学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一、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考查主干知识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普及历史常识这一课程理念。“历史常识”指的是与高中和大学的历史学习内容相对而言的。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内容属于常识性的历史知识,是基础性国民教育中所必须具备的历史知识。历史主干知识主要涵盖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这些知识体现出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也就是历史发展线索,还包含主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和阶段等。这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识。
2020 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所涉及的考点包含:鸦片战争这一事件;洋务运动这一运动;义和团运动这一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这一重要历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这一历史进程;新中国的外交这一方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一制度;明治维新这一变革;工业革命这一革命;纳粹德国的统治与侵略这一现象;欧洲的联合这一进程;冷战这一时期;殖民体系结束这一历史阶段。这些考点都展现了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掌握的主干知识以及能力要求。
二、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考查历史学习能力
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以及应用历史知识,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能力是以历史知识作为载体的,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并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能够依据学习的需求来调整学习策略。从而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1.考查依据史料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过程。
历史学科的本质在于追求真实。认识历史必须依靠对现存史料的分析,因为史料是连接到历史认识的桥梁。历史课标清晰地提出:要初步具备从多种渠道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明白以历史材料作为依据来对历史进行解释的重要性;要初步构建起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以及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还要初步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今年的试题把历史材料的选择范围拓宽了。它既保证了材料具有权威性,特别是所选材料在政治性和科学性方面的特点,同时也使材料类型变得更加丰富。试题以论著、人物宣言、老广告、图表、邮票、文献、文件等形式呈现,运用这些材料创设新情境,让学生能够与“过去”进行对话交流,引领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分析和思考,在正确解答问题时体验历史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以 1920 年代历史上著名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为背景来构建问题情境。结合材料中“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 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陈独秀和李大钊。该题展现了引导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让学生在新的情境当中,依据史料来分析并解决历史问题。
2.强化历史解释,凝炼学科思维。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的。它是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能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它是历史学科最核心的能力。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人们通过搜集、整理和辨析史料,客观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描述历史事物,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进行解释,能够逐渐接近历史真实。历史解释能力指的是对客观史实进行主观解读和阐释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对史料的解读能力、观察能力,还有重视证据的意识以及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等。历史思维,也被称作“历史情境化思考”,它是一种基于对过去的理解,并且通过历史理解转化而来的对历史事实的还原。今年试题始终运用历史材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新的历史情境下进行思考,主要涉及 11、12、13、14、16、17、20、26(2)(3)、27(2)、28(2)等。
20 题取材于普通老百姓视角,他们既感受到旧制度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新制度带来的辛酸,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通过分析材料中“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冷战失败”等关键信息并综合判断,就能得出正确结论。该题选材很新颖,情境创设得很巧妙。它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历史思考,还能还原历史事实。
3.考查课改新理念与历史教学的紧密结合。
中学历史教学方式对学科课程实施很关键,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历史教学的诸多方面,如策略、方法、评价及质量等问题。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新课改倡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乐于探究历史问题。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尤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
14 题通过两则 1950 年代的老广告来创设情境,它能引导学生认识多种历史呈现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从多种渠道搜集各种类型的历史材料,然后依据这些材料进行历史佐证,这样就能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阅读和观察,是了解和解释历史的重要方式。
18 题以《英国 1854—1856 年间原材料、食品、工业制造品进出口贸易比重统计图》为情境创设基础,把抽象的历史现象转变为可读可看且直观的数据图表,促使学生依据图表中的“英国”“1854—1856 年”、工业制造品进口比重 6%与出口比重 85%、原材料进口比重 61%与出口比重 7%等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能够得出结论。该题以客观、严谨的历史数据为证据,对历史事物进行了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引导了参与历史学习与探究的过程。
三、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突显育人功能
育人为本理念的本质即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历史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历史课程标准清晰地提出,历史课程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着手,将育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展现出来。育人为本还有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要培育什么样的人。课标的表述是要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以及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而这也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历史教学以及考查要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一个永恒且一直都很新鲜的主题,在 2020 年的河北中考历史试题中呈现出了良好的导向。
11 题以鸦片战争前后道光帝思想保守的材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明白,他在“在位期间做到了力行节俭且勤于政务”,然而“清王朝在他统治时期却越发衰落”,鸦片战争失败后,“并未采取任何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举措”,其根源在于他思想上的“因循守旧”。该题的价值在于通过对历史进行反思,以此让学生认识到解放思想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选取“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的宣言”来创设问题情境,就像 12 题那样。学生能够从材料中看到“1875 年”以及“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他们明白此去西洋,必须深刻知晓中国自强的计策,除此之外别无他求。对“背负国家之未来……奋然无悔”等信息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能够得出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救国图强”。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增强历史责任感。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时代给予历史教育的崇高使命。历史教育一方面要把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其成为学生今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必要历史资源;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今后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崇尚真善美,在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所以,培育对国家的忠诚始终是历史课程的宗旨。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历史课程的性质、功能以及课程内容都包含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因素,这是历史教育的核心所在。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具有怎样的价值观,既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课标对这些方面有明确的要求。所以,2020 年的中考历史试题在这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考查。
如 26 题,义和团在直隶廊坊一带阻击了八国联军。这引导学生感受到,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展现出了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以及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鸦片战争之后,实现救亡图存就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之一。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他们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和崛起的强大推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落实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核心目标。
四、落实历史课程综合要求,考查史鉴功能
历史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对应性较为强烈,需要用当时的视角以及价值观来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活动把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展望融合在了一起,它具备借鉴历史、指导今后的独特价值,而这正是个人或民族的力量体现之处,这便是我们如今进行历史教育的核心所在。历史悲剧的再次上演,恰恰是缺乏历史思维意识所导致的结果。历史教育的价值在于能够从历史当中汲取智慧,并且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宗旨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目标,而这一宗旨在今年的试题里得到了具体的展现。
27 题取材于德国纳粹统治下“恐怖、暴行、战争”方面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针对德国的过去,运用历史思维深入思考“纳粹统治给德国带来了哪些后果”以及“纳粹统治使欧洲陷入了哪场战争”。让学生认识到德国纳粹党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由于未能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再次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促进人类和平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世界局势整体缓和但局部冲突不断的今天,颇具现实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清晰地表明,“要特别留意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2020 年的历史试题从时事热点切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达成了所学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展现历史学科功能价值的同时,还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 28 题,今年 5 月 27 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提出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就中国即将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一事举行会议进行讨论,此提议被中国一票否决。创设问题情境,视角新颖且跨度大,从《联合国宪章》内容以及“1971 年联合国 2758 号决议”出发,全面考查新中国外交史的纵向联系。通过中国恢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事件,以及在联合国动用“一票否决权”来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其中蕴含了对“家国情怀”的考查。试题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体现了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鲜明的政治原则。
(河北省教育厅中考中心)
本文来自作者[qulangwang]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2-1011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qulangwang”!
希望本篇文章《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解析:全面覆盖14个学习单元,落实课程标准要求》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依据课程标准进行命制。试题落实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引领河北省初中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