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茭白的什么部位
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吃茭白,一般是指茭白的肉质茎。有些茭白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
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
茭白的种植技术
1.茭田选择:茭田应选择光线好、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地块最好。
2.翻耕施肥:翻耕茭田,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千克或浓人粪尿2500千克,如前作是水稻田,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并耙平,然后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3.适时定植:在4月至5月上旬,当茭苗高20厘米左右、水田土温10℃以上时即可移苗定植。 如果选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时将老茭墩连根挖起,用快刀顺着分蘖着生的方向,按3-5个健全分蘖为1墩进行纵劈分墩,分墩要求带老茎,劈时尽量少伤及分蘖和新根,并做到随挖、随分、随栽。 如茭苗过高,可剪去叶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后倒伏。 定植密度一般为行距70-80em,墩距65厘米,并分大小行,大行为走道。 每亩定植1200墩左右,保证6000株基本分蘖苗。 定植深度以所带的老茎薹管没土为度,以晴天下午栽种为好。
4.水位管理:茭白水位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 定植后的生长前期(分蘖之前),保持3-5厘米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 到6月份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15厘米,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由于7-8月温度高,深水位还具有降温的效果,但要定期进行换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烂根。 进入孕茭期,水位应加深到15-18厘米,但不能超过“茭白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宜超过假茎的2/3),防止薹管伸长。 孕茭后期,应降低水位至3-5厘米,以利采收。 采收后茭田应保持浅水层或湿润状态过冬,不能干旱。 在每次追肥时,要等肥料吸入壤中后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气,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因水位过高而造成薹管伸长。
5.分期追肥
(1)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后,亩施人粪尿500千克或碳酸氢铵15-20千克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够,可减少施肥量。
(2)分蘖肥:在分蘖初期(与第1次肥隔10天左右),亩施人粪尿1000千克或碳酸氢铵20-30千克,促进有效分蘖和植株的生长。如没有施提苗肥,应适当提前追施分蘖肥。
(3)调节肥:在分蘖盛期的6-7月问,应视植株的长势情况进行追肥,一般亩施碳酸氢铵10-15千克,如植株生长强健可不施。
(4)催茭肥:当新茭有10%-20%的分蘖苗假茎已变扁(开始孕茭),此时应重施催茭肥,促进肉质茎膨大,提高产量,一般亩施腐熟人粪尿2500-3000千克,或碳酸氢铵30--40千克。催茭肥要适时施入,过早施,植株尚未孕茭,易引起徒长,从而推迟孕茭。过迟施,赶不上孕茭期对肥料的需要,则影响产量。
6.中耕耘田:摘除黄叶茭白定植成活后应及时耘田除草,为了保护好分蘖苗,耘田时要由近及远,以防伤害分蘖苗。耘田以无杂草、泥不过实、田土平整为佳。在6月下旬茭白分蘖后期,株丛拥挤,应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黄叶,以促进通风透光,促进孕茭,隔7-10天摘黄叶1次,共2-3次。将剥下的黄叶随时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相关问答
Q1: 吃茭白主要是吃哪个部位啊?
A1: 哎呀,吃茭白嘛,主要是吃它的嫩茎部分哦!就是那个白白嫩嫩的、看起来像小竹笋的那个部位,口感脆嫩,炒菜、煮汤都超赞的!
Q2: 茭白到底是植物的哪个部位来着?
A2: 哈哈,这个问题问得好!茭白其实是植物的嫩茎部分,它是从一种叫“菰”的植物的茎里长出来的,简单说,就是菰的茎在特定条件下变嫩变白了,我们吃的就这个部分。
Q3: 茭白的其他部位能吃吗?
A3: 呃,茭白的其他部位嘛,像叶子啊、根啊这些,一般是不吃的,主要是因为口感不好,而且也没啥营养价值,咱们就专挑那个嫩茎部分吃,既美味又营养!
Q4: 茭白和竹笋长得好像,它们是同一个部位吗?
A4: 哎哟,虽然茭白和竹笋长得有点像,但它们可不是同一个部位哦!竹笋是竹子的嫩芽部分,而茭白是菰的嫩茎部分,虽然都是嫩嫩的,但来源不同,口感和营养也有区别呢!
本文来自作者[若瑜]投稿,不代表趣浪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qulangwang.cn/life/202501-14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趣浪号的签约作者“若瑜”!
希望本篇文章《吃茭白的什么部位 茭白是植物的哪个部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趣浪号]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吃茭白的什么部位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吃茭白,一般是指茭白的肉质茎。有些茭白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茭白,...